中国高级定制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 发布时间:2016-04-28 20:3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社上海4月28日电 题:中国高级定制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中新社记者李佳佳
回忆起去年中国定制第一次走出国门时的场景,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秘书长殷姿28日连用了几个“意想不到”,“其实国际客户并不清楚这就是出自中国的‘高级定制’,我们完全是用品质说话”。
那一次,由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发起成立的中国“定制专业委员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成立仪式,同期还举行“向中国定制致敬”的全球巡展。在那期间,用品质说话的中国“高级定制”在没有经过前期过多推广的情况下,一口气售出10件单品,售价最便宜的4500欧元,最贵的超过2万欧元。
在追求效率的当下社会,中国高级定制似乎是最与其格格不入的行业,传统的“慢工出细活”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它也是一个最需要“工匠精神”的行业,“手艺人”的内涵以及传统工艺对精雕细琢的强调,成为这一行业赖以生存的法宝以及必须恪守的准则。
近百岁高龄的褚宏生老先生创立的“翰艺”,是去年中国定制在巴黎成交的“第一单”。这位在上世纪30年代就为影后胡蝶缝制旗袍的上海滩“最后的裁缝”,以一件水墨画真丝材质的旗袍轰动巴黎,4800欧元的售价为他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几十年的手工缝制,人们在褚宏生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而这也是老先生一辈子最引以为豪的。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曾说,“工匠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那么,中国定制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赫芮珠宝创始人杨晓春言简意赅地将“工匠精神”浓缩成“极致”二字,她认为所谓的“匠心”就是极致的选材、极致的用心、极致的设计、极致地把控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把握住极致的匠心,出来的必然是一件精品”。尽管中国珠宝行业起步晚,品牌不为国际所知,但杨晓春却坚信“现在没有,不代表未来10年不会有”。
凡事做到极致,就能赢得业界尊重吗?JessieLaura高级定制品牌创始人吴丹似乎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会说‘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产品做到极致,而其实这是一个匠人本身就应该具备的态度,就像我们做鞋子,我们是要还原它本来的功能,还原它的初衷”。
过去,中国定制与国际时尚舞台之间似乎总是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国际舞台不了解东方的高级定制,而所谓的中国高级定制也总是围绕着大量土豪范儿的婚礼服和中式礼服打转,古朴刺绣风、华丽烫钻风,太多的中国高级定制周旋于透纱钉珠蕾丝亚克力,样式则无趣地在繁琐的维多利亚风和刺绣中国风间切换。
“其实中国人不是做不出好东西,”吴丹说,只是身处浮躁的环境,更多人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为了利益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反之外国人做事就很执着,在意大利,一个鞋匠铺,几十年、上百年传承下来,他们有可能一年就只卖几双鞋,而中国人最常说的却是要达到多少量,一旦量产就容易出问题,如果给中国人时间和足够的金钱,同样能够做出好东西来。”
杨晓春也说,这么多年中国没出好作品,关键就在于很多中国工厂还停留在量化阶段,“精益求精才应该是中国高级定制要追求的目标”。
在殷姿的眼中,中国定制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应该具备自己的东方审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中国优秀的传承技艺,以及一个良好的心态,“‘工匠精神’并不应该仅仅是专注”。
而亚振家具董事长高伟则说,“工匠精神”是一种坚持、执着与适应时代精神的创新。“我们要静下心来,不追逐短期利益与名利,坚持将中国传统技艺做到极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执着坚守,要有不断吸收养分的学习能力,并运用融合创新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