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 发布时间:2016-04-24 01:30:3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付毅飞

  1970年4月26日,一曲脍炙人口的《东方红》在太空唱起,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宏伟乐章。

  46载斗转星移。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创纪元,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国人飞天梦,再到嫦娥一号探测器奔向月球,中国航天跨越三大里程碑,阔步前行。

  “我们计划2020年左右,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观测等现有重大科技专项;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向外界表示。

  航天重大工程“十三五”将全面推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闻发言人王中阳此间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北斗卫星导航等航天重大工程建设。

  王中阳介绍,今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2018年前后将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作为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2022年完成空间站建设。

  嫦娥五号飞行器将于2017年发射并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如取得成功,将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8年我国将研制并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

  按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新一代北斗导航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今年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和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大尺度时空基准。

  2020年,我国还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对火星进行着陆巡视探测工作。

  运载火箭能力已达到航天大国水平

  今年,备受瞩目的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将揭开神秘面纱,完成首飞后,将担负起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使命。

  “目前,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已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郝照平说。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介绍,目前长征五号已进入发射前的冲刺阶段,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长征五号是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从立项之初就瞄准国际主流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水平。该火箭芯级直径为5米,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可以完成近地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空间站、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等航天器发射任务。

  预计于今年6月首飞的长征七号是新一代中型两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航天器,将承担载人航天货运飞船等发射任务,也能满足其他航天器的发射需求。

  “未来,低成本运载火箭、可满足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需求的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都是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郝照平说。

  据了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近20年发射成功率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空间技术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空间技术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拥有完整的通信、遥感、导航以及技术试验等卫星系列。在轨卫星近15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

  许达哲说,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等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水利、城建、环保、减灾、交通、气象、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信卫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导航卫星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各类卫星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许达哲同时表示,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显著增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取得跨越发展;借助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实践系列卫星等,我国在空间物理、空间化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空间碎片观测、减缓和防护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我国航天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宇航产品出口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标志。”许达哲说。

  (科技日报北京4月23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