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做手艺品质不含糊
- 发布时间:2016-04-22 03:31:25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毛晓雅
“大营皮毛市场停业几天,全球的皮毛价格都会受影响。”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党委书记裴世超的这句话并非虚言。大营镇有着国内最大的皮草生产加工基地,也是我国裘皮服装出口创汇的主要基地。大营镇周边,有100多个皮毛专业村,专业户近万家。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皮毛生产、加工或销售的相关工作,农民家庭收入的90%以上都来自皮草产业。
在产能过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皮草产业在大营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何让这门古老的产业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新生代的大营皮草人用踏实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的经营理念做着探索实践。
脱胎于家庭作坊的400多家企业,拥有了2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在大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鞣制毛皮,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然而直到2000年左右,大营并没有什么成规模的裘皮企业,一直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70后张大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看到当时父辈们的生产经营方式,总想着自己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手艺是好手艺,传统是好传统,但家庭作坊式生产毕竟简单粗放,要想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必须要给这门手艺‘镀金’。”张大伟不顾父亲反对,花光几乎所有积蓄,装修了一家门店,并为裘皮成衣打出品牌。他建立了工厂,严格裘皮成衣制作的工艺和流程。有了工厂和“门面”,国内外客商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谈生意。10多年后,张大伟的企业已经做到了年销售额两千万元,他创立的皮草品牌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的一线城市。
同是大营新生代皮草人佼佼者的吕树村也有着同样求新求变的思路,他是把水貂编织技艺引入大营的第一人。“以前,家家都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皮毛,产品品种单一,利润率也低。我在市场上看到水貂编织的成衣很受欢迎,当时在大营还没有人做。于是决定试一试。”吕树村回忆起当年南下深圳拜师学艺的经历,仍觉得十分宝贵。学成归来后,吕树村的第一批水貂编织皮草就大获成功,3个月就赚来了别人打工一年才能赚来的钱。
“要不断琢磨新工艺,吸收新技艺,走专而精的品牌化道路,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吕树村说,他接下来建立了工厂,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在俄罗斯等欧美市场很受欢迎。如今,裘皮编织几乎占据了大营皮草市场的
1/3。
正是有了张大伟、吕树村们对专而精的品牌化追求,大营正在逐步摆脱粗放的生产方式。裴世超介绍,目前大营镇有皮草企业400多家,国内外知名皮草品牌20多个,皮毛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从原料交易到全产业链发展,“露天市集”上盖起摩登大楼
出身制皮世家的张文良可以称得上是大营皮草的领军人物。70后的张文良10多年前才做起皮草生意,但眼光却总比别人远一些:“那时候家家都在制皮,交易的产品以皮毛料为主,基本只赚个加工费,利润有限。但如果把皮料加工成衣服、帽子、褥子等各式各样的成品,利润空间一下子就能翻几倍。”张文良也成为第一批在大营做裘皮制品的成功企业家之一。
如今,大营的裘皮制品品类已经十分丰富,有生皮、熟皮、半成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10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近两年,张文良又把眼光转向了裘皮的上游产业水貂养殖。他说:“在大营,裘皮企业所用的裘皮大都是进口貂皮。每年大营的裘皮商人都会去国外皮毛交易会上购买貂皮,成本较高,也不容易买到中意的皮毛。”
今年,一座占地300亩的生态养殖园已经建立起来,绿草、果树、池塘、凉亭一应俱全,有着最适宜貂生存的环境,还有先进的环保设施。“现在咱们自己养貂了,不仅能控制成本价格,还能解决貂皮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张文良说。
张文良的产业延伸之路也代表了大营皮草产业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大营的皮草产业链渐趋完整。随着产品的完善和贸易的扩大,一座座现代化的皮草交易中心在大营拔地而起。
面对行业低迷,“营皮”欲挟精工良品转型突围
“这两年皮草行业很不景气。”吕树村说,“受欧美经济低迷的影响,国外市场销量大减,加之人工成本上涨,销售额和利润率都不如前几年了。”
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让吕树村坚信:“只要踏实做好手艺,质量上不含糊,在款式上不断吸收最新潮流设计,就一定能够在市场上立足。”
对此,张大伟有着同样的观点:“国外的一些经典品牌,历经多少年、多少次风浪也不会倒,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很高的认可度,即使市场行情不好,也不会轻易倒下。这也是我们‘营皮’努力的方向。”
每年张大伟都会参加各种时尚秀,了解最新潮流,上半年是新品研发的阶段,六七月份就开始订货,现在张大伟正抓紧设计研发今年的新品,“虽然现在皮草价格不好,但越是这时候越要坚持追求品质,用工匠精神打磨产品,挺过风浪,才会百炼成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