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内发生4次7级地震 全球开启“震动”模式了吗?
- 发布时间:2016-04-18 20:3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3月份以来,全球7级地震多发。在近1个半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3月2日苏门答腊7.8级、4月10日阿富汗7.1级、4月13日缅甸的7.2级、4月16日日本九州7.3级、4月17日厄瓜多尔7.5级等5次7级以上地震,而其中的4次7级以上地震竟然在最近的8天之内集中连续上演。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分析,从频次上看,近期地震多发已经超过了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水平,从位置上看,这些7级地震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东西两端及环太平洋地震带。
难道全球进入了“震动”模式?今后还会有大量更大的地震?对此,潘怀文说,虽然地震如此密集频发,但类似的情况也并不罕见,没有必要为此过度担心。“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内,像类似这种在短短的8天时间内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曾经出现过37次。”潘怀文说。
为什么会出现地震多发情况?“实际上,从2004年到现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内,全球地震活动格局发生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全球8级以上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潘怀文说。“近十几年地震活动的特征和上个世纪上半叶地震活动的特征相类似,有很多8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而在1964年以后,直至2004年,全球发生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频次明显减少,没有发现有8.5级以上巨大地震的记录。所以当前一个基本的活动特征就是我们自2004年以来一直处于一个全球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活跃时段,并且这个活跃的时段预计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既然全球地震多发,会不会影响到国内地震形势?潘怀文称,“这种地震连发的态势对中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因为从百年来发生的37次类似情况来看,只有3次在这种情况出现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所以其他地方7级地震多发,并不意味着我国就要发生7级以上地震,其对我国大陆的短期地震活动不具有促发作用,从统计角度就不具有显著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地震的防范方面可以掉以轻心。潘怀文说,地震多、灾害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虽然近期的7级地震连发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但是也要看到,发生在中国大陆周边的这些地震活动确实表征着构造运动还是比较强烈的,也表征着中国大陆内部的应力积累在增强,也会对未来的地震活动形势造成影响。
专家介绍,4月10日所发生的阿富汗7.1级地震和4月13日发生在缅甸的7.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都是震源比较深的中源地震,都发生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碰撞的西、东两个构造部位,这些地震的发生表征着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的作用在持续增强。而4月16日发生在日本九州的7.3级地震,以及去年11月份发生在东海的7.2级地震,表明菲律宾海板块西向俯冲的动力作用在增强。
“面对多地震的国情和潜在的地震灾害,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这是我国应当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采取的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在应对地震灾害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潘怀文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