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百万吨“当家菜”平抑京城菜价

  • 发布时间:2016-04-18 07:27: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耿诺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耿诺

  一大早,家住和平里的邓大妈就揣着小布兜到菜市场采买蔬菜。在芹菜摊前,她一边从零钱包里数出3枚1元硬币递给商贩,一边念叨着:“菜价终于下来了。”

  一斤芹菜一块八。早几个小时,丰台新发地、通州八里桥、丰台岳各庄等批发市场中,分别报出了每斤0.8元到1.5元不等的批发价。大批量北方鲜菜的上市,结束了这个春季菜价持续上涨的趋势,芹菜、莴笋、大白菜等绿叶菜价格迅速降低,有的甚至比去年同期还便宜了三到六成。

  记者从市发改委和市商务委获悉,从4月起本市蔬菜供应将进入连续数月的量大价低时期,百姓的“菜篮子”不仅会更加充盈,花费也将明显减少。

  一场寒流 后遗症持续俩月多

  今年菜价为啥波动大?这得追溯至春节前后的一场寒流。

  当时,大部分南方地区赶上了一场“冰雪奇缘”。家中鱼缸全都结冰,室内温度比冰箱冷藏室还低,广州人忙着抢购羽绒服。

  很多市民津津乐道于寒流趣闻,却忽略了当季蔬菜冻坏在田间地头的细节。没过几天,北京市场上的蔬菜供应就少了一大半。大葱将近8块钱一斤、韭菜将近6块钱一斤,超市里的鲜菜品种也没有往常那么多。

  按规律,本市蔬菜价格在每年11月到次年2月都会出现季节性上涨,从3月开始下降。但今年3月,能让老百姓感觉便宜的菜,确实不多。

  “今年明显受气候影响。”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调出了菜量、价格以及气候变化等数据,结论显示,2015年年底本市及周边出现的低温寡照天气影响北方大棚菜的生产,而2016年的强寒流又影响了南方蔬菜,导致北京蔬菜供应出现了“断茬儿”。

  春季“断茬儿” 政府企业急出招

  这个春天,物美超市蔬菜类高级经理郑福飞不太好过,往年能供应上百吨大葱的产地经历了一次寒流,只剩了10多吨“好货”,农民开始惜售。每天他着急的,都是如何找到稳定货源供应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在物美的鲜菜供销大账上,蔬菜日均销量400吨才是正常。但年初,尽管所有销售触角都在全力以赴找菜源,但最低时物美的日均供应量还是低于200吨,不到正常值的一半。

  面对寒流后遗症,政府部门和商业企业都在想办法降低产量骤减所带来的冲击。

  1月下旬,跟寒流同步,市商务委和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十三个省区市启动了今年的蔬菜保供联合行动,从产地精心组织货源,保障首都市场供应。行动期间累计增加了17.3万吨蔬菜供应量,相当于日均增加2836吨。菜的种类包括大白菜、萝卜、土豆、洋葱、黄瓜、豆角等,都是咱老百姓的“当家菜”。

  增量上市 本地菜挑起大梁

  上周末,家乐福白石桥方圆店里的人还真不少。在摆放新鲜蔬菜的堆头前,1.98元每斤的圣女果、圆白菜和3.99元的豆角最受欢迎。生鲜部的人已经搬起大筐,补了好几次货。

  这些都是价格明显回落的“当家菜”品种。南方菜虽然还没缓过劲儿来,但北方菜的大量上市已经稳住了市场。据统计,全市价格回落的蔬菜品种已经达到了监测数量的80%,大白菜、圆白菜、黄瓜、西红柿和多数绿叶菜都已进入降价通道。

  数据显示,最近一周,新发地菜价下降幅度为9.17%,大于上周的3.13%……菜价下滑的速度正在加快。

  另据市商务委监测,这个占到全市蔬菜供应量70%的市场正在明显增加供应量,本月15日达到了2021.8万公斤,月环比增长了两成多。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已经和10多个省区市供京蔬菜主产地建立了稳固的产销合作机制,还将新建、提升300多家标准化菜店,让老百姓买菜更放心、更方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