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文化金融加速融合 创新业态呼之欲出

  • 发布时间:2016-04-17 05:37:4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创始成员施俊玲: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应从4个方面入手。

  第一,继续优化资本市场,支持文化企业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行主体发行小微文化企业增信集合债等企业债券创新产品。

  第二,丰富文化创业融资新模式。积极审慎地推进互联网金融与众筹融资平台支持文化企业。丰富完善文化类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保险资金参与文化企业创新创业。建立并完善文化类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依法合规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服务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

  第三,有效应对新兴金融市场和服务。我国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创业创新型”经济,也在主动迎合互联网时代,比如正在探索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途径。

  第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PPP模式将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具体到文化领域就是提升政府文化治理的能力,丰富政府对文化的投入方式。下一步,建议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敢进入、能投入文化产业。

  (本报记者 袁 勇整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张学文:

  文化金融创新大有作为

  从宏观层面看,“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和金融服务的支持下,文化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整体而言,文化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实力不是很强,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文化企业的融资信息与金融服务之间难以实现快速对接。这些因素在给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金融创新带来机遇。

  从地区因素而言,近年来,宁波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主体优势显著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助推作用,离不开相关政策的保障作用,离不开金融支持的动力作用。宁波以上四个因素兼而有之,未来银行业在宁波文化产业领域的市场潜力很大,文化、金融双发展、双促进的格局将会很快形成。 (本报记者 王 晋整理)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龚曙光:

  四大文化领域值得投资

  文化产业将迎来一波很好的投资机遇,我认为当前有四大文化领域值得投资。

  第一是上市文化企业中的主流文化企业,即在文化行业中承担分工、分享政策资源的企业。由于国家鼓励多元产业和多元产权结构,因此投资这些项目的成功率和回报率会比较高。同时,国家对承担分工的企业给予特殊政策,主流文化企业能够享有这些政策。

  第二是传统企业资源,例如广电、报业集团等。很多企业都有雄厚的资源,但是迄今为止能完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整合的还很少。这些企业一旦完成平台整合,就将成为行业的领头企业,这恰恰是被资本市场所忽视的。

  第三是新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新产品。如虚拟空间产品,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再如,智能机器人也将拥有广阔市场,过去的电视机、收音机等产品功能都将被机器人所取代,并且可以用更加私人化、多样化的方式提供服务。

  第四是基于新商业模式的文化明星,包括歌星、影星和“网红”。随着很多公司改革对明星使用的商业模式,文化明星将会有很好的赚钱能力。

  总的来看,未来投资有四大方向:新政策、新平台、新产品、新商业模式。 (本报记者 袁 勇整理)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文化电商前景广阔

  从企业的角度来探讨文化金融的商业模式,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从融资角度看,建议有关部门把支持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拿出一部分作为银行风险的补贴,通过政府的补贴来促进银行贷款额度的放大,这样的杠杆作用可以使文化企业受惠,效果更好。从投资角度看,现在市场已经引进很多资金,未来的投资走向就至关重要。文化产业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高风险,未来也会呈现很多过去没有的特点,比如有的企业市值很高,但并不盈利,这跟传统商业模式区别很大。

  着眼未来的投资方向,我最看好文化电商。大家都知道,迪士尼重要的收入之一就是把普通的服装变成文化服装卖出去。10年之后,中国的电商规模可能会达到20万亿元,如果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是文化电商的话,我国的文化产业将来就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通过企业的并购,我们可以对所有上市公司的产业进行战略转型,比如阿里巴巴在文化领域的布局已经很多,希望文化企业能够与电商进一步结合。

  此外,值得投资的方向还有很多。例如房地产的转型,很多地产商把重资产剥离出去留下一部分做文化产业,如把商业街区变成文化产业运营的平台,其中蕴含了商机。

  (本报记者 袁 勇整理)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

  文化+金融 双重效应显现

  近年来,我国文化金融狂飙突进,不仅体现在国家发布了很多重要政策,而且在实践层面,文化金融发展的效果也很显著,例如银行信贷已达2500亿元。此外,文化产业债券、证券等投融资活动非常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金融的双重效应初步凸显:文化金融的合作一方面带来了文化效应,随着资本大量进入,优质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带来了金融效应,对于金融业而言,文化产业是重要的战略增长点,因此很多金融机构都很看好文化产业,愿意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尝试。

  呼吁文化金融的合作,但也要关注文化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前一段时间某电影的票房造假事件,背后就是资本在暗潮涌动。2011年前后,美国曾提出电影票房期货,当时期货委员会原则上同意推出电影票房期货,但是美国的电影协会反对,于是搁浅了,直到今天也没有这么做。我国没有经过培育期,大量的投资基金进入到文化领域,搞电影票房基金,容易发生风险。我们要警惕文化金融的繁荣背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为这些风险会危害文化,也会危害到金融领域。

  我国发展文化金融,希望其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力量和抓手,一定要发挥政府在文化金融发展中合理的引导和管控作用。一是政府的投入要更合理,更讲绩效;二是要加大文化金融的中介和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在这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作为。

  (本报记者 王 晋整理)

  浙商银行副行长徐仁艳:

  金融机构应更好服务文化企业

  随着文化产业快速成长,尤其是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新的业态越来越丰富。同时,文化资源整合的力度越来越大,形成新的产业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角度看,目前对文化产业的服务和支持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是银行对文化产业行业特性的认知和专业性还不够,在理念与文化产业的特性对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具有轻资产、投资大、风险高的问题,商业模式也不是很成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突破传统商业银行在担保方式等方面的局限,需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金融机构应从5个方面加强对文化产业和企业的服务:第一,要与文化企业共同打造新型的商业模式。第二,要以投行的理念支持文化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第三,要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比如与PE投资合作等,对具体项目实现过程控制和管理,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第四,与政府、企业共同发起和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等,以支持企业整合资源。第五,要把融资杠杆定位为资源整合的杠杆,比如在版权融资方面等加大探索,更多关注非上市公司,使文化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挖掘。

  (本报记者 王 晋整理)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高级副总裁钟文明:

  资本助推文化产业开放创新

  资本与文化相结合有3个方面让人感触很深。

  第一是资本的力量很强大。有一家公司在上市之前是国内电视剧行业20名开外的公司,但是上市之后变成了第一名。“开心麻花”曾一度要被放弃,而在我们投资之后,现在估值已达50亿元。资本的力量带来了开放和创新,创造了很多价值,它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第二是资本的热度很高。现在已不再需要讨论如何把资本引入文化产业中,更重要的是考虑怎么把资本引入到正确的领域。

  第三是资本的方向很广。未来3到5年对于文化产业投资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投资方向,文化产业从过去的小文化变成了现在的大文化,从娱乐产业变成了体育、教育、旅游等综合性产业,过去的大众文化如今也变成了分众文化,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使得每一个细分群体都可以支撑一个很大的企业。此外,传统的互联网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本报记者 袁 勇整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