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英国找工作机会很渺茫
- 发布时间:2016-04-14 07:00:07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开栏语
根据中国教育部4月初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去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52.37万人,而回国人数为40.91万人,超过78%的中国留学生选择毕业后回国发展。
与此同时,佛山各地区国际班课程开设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家长也开始考虑将孩子送往国外留学。西方的月亮到底有多圆?真实的中国留学生生活是怎样的?带着家长们诸如此类的问题,《广佛新经济·教育》从本周起,将开设《留学生日记》栏目,陆续刊出广佛留学生留学路上的甜酸苦辣,讲述他们的最新见闻。敬请读者垂注。
“最近找到工作了吗?”“公司能帮你搞到工作签证吗?”“你什么时候回国?”除了数万字的毕业论文,此刻摆在自己和身边部分即将毕业的留英中国学生面前的,还有如何在英国找到工作并获得工作签证这一大难题。
笔者身边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没有人不曾埋怨过英国日益紧缩的移民政策。在限制移民数量的同时,也堵住了留学生在英国毕业后的工作机会。自2012年4月起,英国正式取消了PSW(post study work)签证,意味着在英国获得本科、硕士等文凭的留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拥有2年时间在英国找工作的“好日子”的终结。也是从那时起,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找到工作的机会开始变得渺茫。
“在英国找工作虽然难,但只要有心,还是能找到机会。”一位在英国伦敦BBC工作的学长对当时还在留学的笔者说。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在完成毕业论文后,在别人在欧洲游山玩水之时,笔者却踏上了另外一条旅程。
由于大多数面向留学生招聘的公司设在伦敦,为了节省路费和住宿开销,笔者坐长途大巴当日往返于伦敦与卡迪夫,往往是凌晨两点起床,抄起一袋面包和水壶就从卡迪夫出发,8点钟到达伦敦公司面试,当天下午参加笔试。晚上8点再从伦敦返回卡迪夫,往往到家时已经近乎凌晨时分。由于整个过程中时间比较紧,一天的时间里只能靠那袋面包和水充饥。曾经有一段时间连续不断的“早出晚归”,以致于让外国室友一度怀疑自己被绑架失踪,为此还报了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如此往返伦敦不下数十次,只为能找到一份能“留下”的机会。
除了英国政府政策上的不支持,英国当地企业愈演愈烈的自我保护主义也在阻挡着中国留学生在英求职的脚步。在英国,大部分的工作岗位仅面向英国或欧洲毕业生开放,想要找到招聘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岗位非常困难。
笔者一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广州朋友,在英国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无奈:在英国某企业官方网站上填写了近1个小时的申请资料并按下提交按钮后,却弹出这样一个页面,要求申请人填写国籍、所持签证类型、求职目的等信息。当她输入完成并提交时则被告知,仅因为所持签证类型及国籍身份不符合该职位要求,个人简历被系统自动过滤,即使是胸有成竹的求职也只能至此而止。
相反,身边英国的同学找工作可谓是“信手拈来”。笔者曾经和一位英国同学Vincent一起参加过一场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Vincent没有丝毫准备,而笔者则是为了该招聘会提前准备了两周的时间。然而在招聘会上的经历却接连给笔者泼冷水,无论笔者如何主动与对方交流沟通,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更关心Vincent的情况,即使他连一纸简历都没有。招聘会结束后Vincent已经收到了三家英国企业的面试邀请,而自己手上拿着的却还是那一沓准备了两周的简历。
“Hey Vincent,你会参加哪个公司的面试?”笔者问。“哦不,我打算去非洲转一转,工作的事情过几年再说吧。”Vincent笑着回答。
留下,还是归来?
一方面,国外的求职难和职业天花板等现实问题让留学生们“被迫”离开。还是以笔者那位在BBC工作的学长为例,英国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在BBC工作5年的时间里,工作岗位和职责几乎没有任何变动。用学长自己的话来讲,“领导岗位和其他的重要职位,都是留给他们英国人的。”这是在英国工作的中国学生们不堪却又无奈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国内各行各业巨大的发展前景、熟悉的文化背景、难以割舍的家乡情和无时无刻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家也在不断地向中国留学生们招手,呼唤着他们归来。
既然想留在国外长期工作或移民的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群体中的少数,那么为何还有如此之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留下?
根据笔者调查采访发现,目前海归回国薪酬存在较大差异,除了海归本身名校背景外,近年来,海归是否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也成为了决定其薪酬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换句话说,对于这群留学生而言,也许此刻短暂的“留下”,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归来”。 于雷(作者系英国留学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