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当前经济形势:人间四月天OR 仍未触底?
- 发布时间:2016-04-11 14: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1日讯(记者欧阳优)今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即将揭开,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讨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到底是已经迎来繁荣的“人间四月天”,还是依然乍暖还寒、尚未触底?在4月10日举办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专家学者给出了答案。
谈及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刘世锦给出的观点非常明确,“中国经济由高速到中速背后是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转换,是一种平衡转向另一种平衡,现在经过6年的回落以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过度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理由不足。预计2016年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底在何方?其实就是寻找中速增长的一个新平衡点。”刘世锦对底的判断依据是投资增速,在他看来,目前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在10%左右,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很可能是5%-6%,非常符合触底特征。
具体来看,从需求侧讲,中国过去三十多年主要依靠高投资,而高投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占25%,房地产约占30%,制造业占比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解释85%的中国投资。“所以,高投资要触底就是‘三只靴子’要落地。”刘世锦分析认为,目前投资基本稳定下来。房地产投资经过一段时间负增长,由负转正。另外,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和政策有比较大的关系,国家正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出口未来的增长速度在5%左右属于正常速度,现在是处于负增长,是偏低的。“从需求角度来看,观察上述几个因素,最后看一个指标,即投资能不能稳下来。”
从供给侧看,刘世锦表示,PPI开始回升、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度增长,这两个指标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有人说触底了会不会大幅度反弹,不会的,触底的含义就是不会更低了,将来最可能的形态是L型,L型的底部有小的‘W’型,就是一些小的波动。”他表示,如果进入这样的平台,可能维持5至10年时间,这有助于中国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
在刘世锦看来,触底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是,需求侧的高投资触底、供给侧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及新动力的真正形成。特别是去产能必须在一两年内见效。供给侧改革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提升信心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开始面对问题、准备改革。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预计2016年一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将进入所谓的‘新常态繁荣’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姚余栋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非常乐观。姚余栋分析认为,中国GDP增速已经连续六年下行,未来势必存在温和反弹机会,而“新常态繁荣”可能就是这一机会。“‘新常态繁荣’既不是过热,也不是偏冷,就是现在的天气,人间四月天”。
在姚余栋看来,国内国际的因素都释放出了良好信号。从国际方面看,美联储加息更为慎重,国际原油价格反弹乏力。随着美元加息预期下降,近期美元指数震荡走弱。而国内因素则反应在房地产投资企稳,消费水平保持平稳增长等方面。供给端层面,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同样升至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出现明显回升。加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服务业增速远高于GDP增速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逐渐企稳等因素。基于此姚余栋判断,2016年一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中国将迎来“新常态繁荣”时期。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管清友则将目光放在了近期的经济走势上,他的判断是,“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或将迎来喘息窗口”。
管清友指出,虽然今年1月释放天量信贷后,2月份信贷数据随即出现大幅回落,但总体来看,这两个月新增信贷依然创出历史新高。管清友认为,二季度将迎来难得的喘息窗口,经济增速有望实现反弹,加之美联储加息预期缓解,人民币汇率也将随之企稳。但下半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汇率或将再度贬值,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将出现下行。“未来如果供给侧改革进行顺利,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大翻转。”管清友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