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外强化质量监管一瞥

  • 发布时间:2016-04-11 08:02: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管克江  责任编辑:罗伯特

   德国 双轨制培训打下过硬基本功

  德国技术博物馆展厅里,一台老式蒸汽机隆隆发动,牵引轴上的皮带“指挥”着几台旧机床刨、铣、钻、磨。解说员安德里亚斯站在一台车床前,一脚踩、一手压、一手顶,几分钟工夫,一个穿孔小铜环就切割了出来。“这台家伙可有130多年历史了,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德国制造’就是从这样的机器开始的。”

  1896年,英国记者恩斯特·威廉姆斯出版了《德国制造》一书,指出“德国制造”能够成功的奥秘:一是重视研发。他举例说,一个位于埃尔博菲尔德的小企业居然雇用了60名化学家,从事在英国人眼里一段时期内根本看不到成果的科研。实际上,这些人的工作是日复一日进行实验和分析,直到发明新工艺或从所谓“废料”中提炼有用物质。二是政府扶持。他举例说,德国驻美国使团专门派外交官去研究棉花的培育过程,政府给到芝加哥参加博览会的德国厂商报销路费等。三是注重教育。他强调,德国的技术学校培养出了大批顶尖的手工艺人和工程师,而不是英国的营业员或家庭教师。“可以说,任何一门关于工业、科学和商业的培训在德国都有讲授,而且教得很好。这种培训建立在良好基础之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免费的,高等教育享有各种补助,实际上也是免费的。”

  威廉姆斯的很多观察至今仍有意义。特别是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的职业教育采取双轨制,由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开展。初中毕业生到企业当学徒,每月大部分时间边干边学,一小部分时间到政府资助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德国,每两个就业者就有一个参与过职业培训。2011年有140万名学徒在45.5万家企业里工作。德国1/5的企业都参与到这种共同培养模式里。

  记者参观了柏林的马科斯·陶特技术学校。这所学校有学生2300人,主要培训未来的建筑工、水管工、暖气工和电工。培训教师彼得·格伦德说,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劳动者的素质。双轨制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年轻人理论联系实际,胜任高技术工作。格伦德带我们参观了水管工教室。教室尽头搭起了一张两层楼高的“水管网”,透明玻璃管道将高高低低十多个洗手池、抽水马桶等连接起来。“在这个管网里,修理下水道堵塞不能只管自己的眼前那一块,因为这些排水系统是彼此联系、互有影响的。”

  柏林市青少年、教育与科研部负责职业教育的斯特凡·普拉泽克说,柏林共有46家这样的职业教育学校,每所学校侧重的项目不同,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由于老龄化和大学升学率提高等原因,职业教育人才供不应求。并非所有学徒都能顺利毕业,约20%的学徒最终被淘汰。柏林一家提供学徒培训的水暖管理公司负责人布里达·弗兰肯施泰因抱怨说,很多时候,学徒在手艺上过关了,但因为基础教育差不会填表、不会算术,还有的在与顾客交往中很没有礼貌。“不是所有德国人都能彬彬有礼、准时、守规矩”。

  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在德国也不鲜见。2011年德国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导致53人死亡,近4000人送医。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下萨克森州一家有机农场是疫情源头,这家农场最终被关闭。2015年3月,汉莎航空公司下属的德国之翼航班副驾驶因患抑郁症,操控飞机撞山,150名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事故暴露了德国航空公司在员工管理和飞行安全机制上的缺陷。最新一则安全事故则发生在今年2月9日,慕尼黑南部两列火车相撞,造成10人死亡、百余人受伤。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调度员人为失误是事故的根本原因。沸沸扬扬的大众汽车排放数据操纵丑闻,更是对“德国制造”的巨大讽刺。

  德国副总理、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近日警告说,“顶级工业企业塑造了正面的德国形象,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利。一旦它做不到这点,正如大众所发生的那样,‘德国制造’标签将遭到冲击,影响远远超过企业本身。”

  

  德国技术博物馆解说员正在操作车床。本报记者管克江摄

  日本 激发每个员工的质量责任感

  质量管理是日本战后工业立国的重要手段。日本认识到,作为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只有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才能成为出口大国。

  二战前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造”在欧美市场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日本人曾经吃过“劣质”的大亏。

  受邀到日本进行指导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被尊为“日本质量管理之父”。戴明认为,美式质量管理的缺陷在于生产管理工序是由管理者制定的,工人没有机会参与。戴明的观点当时在美国并未受到重视,日本企业却取其精华,为工人积极主动参与生产管理制定了各种制度,将源于美国的统计质量管理发展为全面质量管理。

  日式质量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从生产者立场出发,全员全程参与,而不是只对产品进行最终检查。日本提出的“改善”成为全世界管理学的通用名词。改善不是舍弃现有工艺方法重起炉灶,而是全体人员自发开展的持续性、渐进性的改进。

  日本企业也曾设立独立的质检部门专门负责质量检查,但是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检查、修理次品不仅需要众多技术人员,而且待修产品长时间堆积在操作间,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管理层彻底转变思路,确立了“在各道工序中生产优质品”的理念。要求每一道工序必须自我检验,确保向下一道工序输送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这一举措不仅缩减了庞大的质管部门开支,并且使员工对自身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职责有了清醒认识。

  1956年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商品需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商品的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商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设计、原材料等方面的问题,单靠制造部门是不够的。要生产出使消费者对设计、制造、服务质量均满意的产品,就需要从市场调查、开发、设计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日本于1951年设立“戴明奖”。“戴明奖”分两种,一种授予在研究和普及质量管理中做出贡献的个人,称为“戴明本奖”;另一种授予推行质量管理并取得成效的企业,称“戴明实施奖”。1960年,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日本规格协会、日本商工会议所确定每年11月为全国“品质月”。这些举措都提高了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能在日本开花结果离不开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土壤。经济学家中山伊知郎提出奠定日本企业管理基础的著名三原则:政府与企业在推进技术革新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企业须就如何推进技术革新与工会协商;由技术革新创造的经济利益须由企业与工人共享。在此基础上,日本创造了诸如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全员恳谈会等管理用工模式。

  

  日本强调生产各个环节都有质量检查的责任,图为松下工厂生产流水线即时发现不合格产品。本报记者 田泓摄

   美国 强调严格责任和惩罚性损害赔偿

  经过百年来不断的建章立制,美国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体系。1972年,美国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法》,并成立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颁布消费品安全标准,对产品进行安全监测,监督召回不合格产品。各州县也有类似消费者事务局等机构,监督商家是否遵守法律,是否出售不合格产品、提供不合法服务等。

  除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美国还有十几个部门主管的多家政府检验监督机构,比如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主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主管的食品安全检验局、农业销售局、环境保护署,商务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局、海洋大气管理局,交通部主管的联邦航空管理局、联邦铁路局、国家公路效能安全管理局等,这些机构分别对各自主管的领域进行监管。

  此外,美国还有大大小小的民间检验认证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多数按照消费者或者厂家的要求进行专业的检验检疫,具有独立性和公信力,也受到客户信赖,可谓官方产品质量管理机构的补充。

  美国政府层面不对消费产品进行大规模抽检,但对于消费者的投诉,一般会立即进行严格调查,出现两次投诉,则被列入重点监管范围。美国将产品责任的性质确定为侵权的民事责任,强调严格责任和惩罚性损害赔偿。法律规定,如果消费者因产品缺陷引发人身或财产损失,不管经销商有没有责任,都应承担赔偿,并且赔偿数额巨大。

  美国监管体系注重事后检验检测,而不进行大规模抽检,这有利于节省成本与人力,但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此外,政出多门导致不同部门职责交叉,容易出现监管体系复杂而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近来出现的弗林特饮用水超标事件就暴露了美国在饮用水安全上的监管漏洞。

  2014年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切换使用本地水源之后,一直有居民投诉自来水色泽不佳、口感有异味,密歇根州政府和美国环保署数次对弗林特自来水样本进行检测,发现自来水铅超标问题,但都未予重视。直到弗林特市赫尔利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莫娜·汉娜—艾迪莎研究发现,该院发现数十起婴幼儿血铅超标事件,且时间同该市开始使用弗林特河水的时间一致,弗林特自来水污染事件才受到舆论关注。2016年1月,美国环保署地方主管苏姗·赫德曼因没有及时向公众发布自来水铅超标信息递交辞呈,但铅超标的恶果已经种下。弗林特市政府委员会成员凯利·尼尔森向本报记者透露,该市至少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对美国饮用水质量有信心的美国民众还不到一半。

  

  弗林特河河水水质不达标,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本报记者 张朋辉摄

  法国 政府与第三方机构联合监管

  在法国,国家和地方层面独立的第三方质检机构、组织,构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伞”,对各类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把关。据法国国家消费研究所统计,法国目前共有15家国家级的具有授权的消费者协会,它们在全国有近千家分支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建议,并有权要求企业从市场召回危险产品,或是在法庭上捍卫消费者的利益。

  层层监管帮助消费者发现了很多产品质量问题。因雷诺汽车公司柴油发动机废气排放超标,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对其技术中心等进行标准检测和发动机认证的突击检查,独立技术委员会也对公司进行相关质询;法国消费者联盟近期对成人和婴幼儿日用美容清洁护肤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包括牙膏、面霜、洗发液在内的185种产品内含“令人担忧”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有毒性、致敏性、刺激性或造成对内分泌的干扰;非政府组织“欧洲女性共创未来”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法国市场上包括洗面奶、润肤霜、洗发水和湿巾等在内的婴幼儿美容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有299种产品含“高风险”成分,不符合欧盟和法国卫生部门的标准。

  在发现婴幼儿产品质量问题后,“欧洲女性共创未来”组织环境卫生项目负责人伊丽莎白表示,他们对一些可致敏香味物质在几乎全部婴幼儿产品中的存在感到吃惊,并呼吁厂商在产品标签上注明接触性过敏源,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辨别其存在,同时也要求制造商禁止使用对3岁以下儿童具有高危风险的成分。

  法国消费者协会不定期公布的质量调查和政府的监管构成了对各类产品质量的主要监控。但比起来自外部的检查,更重要的依然是企业自身检查体系的完善,以及企业内部的质检部门承担起更多责任。

  (本报记者管克江、田泓、张朋辉、王远采写)

  

  2015年,雷诺汽车被指氮氧化物排放量超标。人民视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