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旅游扶贫在精准挂钩上聚焦发力

  • 发布时间:2016-04-09 03:31:0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肖克刘久锋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全省各地依托当地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农业资源和民风民俗资源,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并以此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带动贫困地区群众的增收致富。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探析当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推动贫困户与特色路子、产业链条、政策投入三个方面精准挂钩的旅游扶贫方法。

  依托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实现贫困户与特色路子挂钩

  ——要精准推动旅游扶贫,就要在精准分析资源禀赋基础上,充分结合市场需求,选择差异竞争、错位式特色旅游发展路子,把贫困户挂钩在特色旅游发展路径上,拓展和稳定贫困户收益渠道,达到脱贫目的

  田畴平坦,水波微澜,美丽的邢江河绕

  村流过,一幅水墨山村的清新画卷缓缓展开。走进旧州镇浪塘村,民居优雅舒适,环境清洁靓丽,栈道通幽、亭榭掩映。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崛起,百年古寨焕发出勃勃生机。

  旧州镇素有“黔中小江南、安顺鱼米乡”的美誉,历史上就是优质水稻出产地,如今是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当地独特的屯堡文化是中国汉民族传统生活的实景再现和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呈现,至今依然在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等方面沿袭着600多年前的明代习俗,跳地戏、唱花灯、穿大袖、住石房、讲“明朝普通话”的群众随处可见,彰显着大明古风、江南古韵、屯军古堡、美食古味、民间古艺,是汉民族文化的乡愁与乡脉。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群众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新的生活方式,游客已经从最初期盼出行的朴素愿望,转变为更加追求品质、更加渴望深度体验普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何让旅游成为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脱贫的手段?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桥梁就是特色路子。旧州现有贫困户843户、贫困人口2595人,低保户与五保户共有241户、547人,按现有标准,除去低保兜底人数,共有贫困人口2048人。

  近年来,旧州镇依托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准、选对发展的特色路径,通过就业、入股、销售特产、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等多种方式把贫困户挂钩在特色发展路径上,从而既能实现扶贫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又能因为有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从旧州看,其旅游资源禀赋高,屯堡特色鲜明,适合发展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导的乡村旅游。结合屯堡赶场传统习俗,突出“乡愁美食小镇”特色定位,规划布局五大业态,以“旧州赶场·贵州食堂”为定位,把传统农家乐与屯堡文化相结合,打造屯堡文化体验版的“屯家乐”美丽生态乡村民俗度假体验产品。

  旧州通过发展民俗乡愁旅游精准挂钩1638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占贫困人口的80%。同时,也把异地搬迁和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安置旧州龙潭异地搬迁群众1500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丰富多元业态,实现贫困户与产业链条挂钩

  ——旅游富民,富在业态上。根据各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点,科学规划旅游业态布局,以多元业态打造为前提,引导形成集绿色种养、特色加工、体验服务为一体的“旅游+”融合产业链,将贫困户与业态产业链精准挂钩,分步推进旅游扶贫

  走进旧州古镇老街民俗场,在古镇核心区的豆腐坊、榨油坊、粉坊、酒坊“四坊”,游人络绎不绝,木匠、石匠、砖瓦匠、篾匠、绣匠等“五匠”各自展示拿手绝活,地戏花灯演艺、庙会宗祠等乡村民俗业态,唱屯家歌、跳屯家舞轮番开演,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古代的热闹街坊。

  享屯家乐,观屯家景,美丽田园成就美丽乡村风光场。旧州镇以屯堡美丽乡村和秀美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突出山里江南花海风光和邢江河景观,以“坐着小火车去赶场”主题,布局乡村民宿、自驾车野营、廊桥咖啡馆、画廊、摄影展示等,打造有文化底蕴的农家乐。

  “在旧州古镇并不单纯是做生意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文化引领一种人文情怀。”旧州时光的老板石晟以文化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经营的“行者之家”。

  游客观赏美丽的风景、品尝鲜美的屯家菜,还能在这里实现地块认领、农耕体验、艺术手工、亲子活动、农技课堂、健康饮食、农家采摘等市民农园业态,干屯家活,学屯家技,体验健康食补,感受屯家养生。

  “像我这样的饭庄,浪塘有十几家,我们的菜都是主打野味和农家味两种,像盐菜蒸腊肉、野生菌、河鱼等,他们城里人都很喜欢吃。”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的旧州安顺成饭庄老板张贵友一边忙拣野菜一边对记者说。张贵友的饭庄是前年开的,他告诉我们,他们村生态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每逢春季,贵阳、安顺的游客就会像“蜜蜂一样飞来浪塘采蜜”。忙时,他的饭庄一天有十几桌,毛利润算下来有3000多元。

  农旅不断融合发展,绘就了一幅幅农村发展的新画卷。眼下,旧州镇正在实现花旅与果旅融合,药旅与茶旅,粮旅与菜旅等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实现民俗体验,美食特色产业链发展,实现全镇贫困人口、移民与旅游产业全过程挂钩,实现依托旅游资源实现脱贫之路。

  安顺市有关负责人介绍,旅游产业链精准挂钩扶贫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旅游扶贫实效。

  撬动要素全力帮扶,推动贫困户与政策投入精准挂钩

  ——实施旅游扶贫,需要上下联动、强化扶持、整合力量、协同推进,市区全力构建精准旅游扶贫保障大环境,乡村要着力确保旅游扶贫项目精准落地到村到户。最终让业态多起来,让游客乐起来,让旅游火起来

  “野花香,山花俏,赏花还得来乡下,一走田间羊肠道,野花迎面扑鼻香,二品农家野菜肴,不负三春好时光。”邢江河畔,柳枝青翠,菜花金黄,春意盎然,闻香而来的城里游客络绎不绝,每逢周末都有近千人。

  旅游发展是确保旅游扶贫成效的基础前提,只有旅游产业发展得好,旅游扶贫才能取得实效,要抓住重点,加速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为旅游扶贫提供保障环境。

  为了促进旧州古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安顺市全力推进“安顺大黄果全域旅游”打造“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旧州与天龙、本寨、鲍家屯等交通网路构建,以及邢江河水路码头、小火车观光环线、屯堡乡间绿道等建设,着力打造畅游“百屯图”环线旅游产品。同时,以旧州古镇为集散中心,打造浪塘、文星、邢江、罗官、茶岭、新寨等旅游通道和环线,构建完善快进漫游体系。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等的目标。

  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环境,该镇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和村庄整治,打造环境优美的屯堡村寨。强化文化建设与保护。对现有的古屯古寨认真进行登记统计,做到底数清,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开展古村落建档挂牌工作。坚决避免“插花混建”,严禁拆除古村落建筑,保留和维护屯堡地区传统风貌特色。

  浪塘村村支书刘兆明带记者参观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他说:“这就是叶辛老师点赞的地方,我们已经完成升级,实现雨污分流。”在现场,记者看到污水先是进沟入网流到沉淀池,然后过滤进湿地床,再经过砂石和菖蒲、美人蕉等植物分解、净化,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直接流入河道。

  旅游扶贫最终目的是确保贫困户实现脱贫,因此要通过细化政策,确保旅游扶贫精准到户、到人,确保每位贫困人口精确脱贫。

  安顺市将统筹省市整合资金,以旧州镇小城镇建设生态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每年争取融资5000万元以上。用好扶贫贴息贷款、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和青年创业贷款,每年资助创业贫困青年、妇女等2000万元。

  抓住育才引智重点,旧州镇将争取每年引进中高级旅游专业人才5名以上,吸引高校毕业生1000人次到旧州各村实习和就业。同时利用各部门培训机会,加强对村官、“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贫困户的精准培训,每年不少于500人次。选派乡镇干部、村干部、旅游经营者和贫困人户到外考察学习,拓宽视野,每年举办4次,贫困人口不少于100人次。以专题讲座、培训班、实地演示等形式,开展贫困人口旅游从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从业能力,每年培训贫困人口800人次。

  有了培训的动力,让贫困户有了脱贫的本领,如何更大限度地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成为脱贫攻坚最需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旧州镇以土地入股为支点,不断拓展贫困人口资产性收入渠道,变成股份分红以及举办家庭旅馆、小型超市等把贫困人口变成老板、股东、店主等获得经营性收入,把农产品叠加旅游商品销售获得生产性收入,在旅游服务行业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使其拥有致富资本。通过建立以贫困户信用贷款入股龙头企业方式,获得股份分红;探索将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各类资产、资金以集体入股方式,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让贫困人口享受到旅游增值收益。该镇还试点将帮扶建成的水、路、停车场、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作为旅游扶贫村的资产,通过资产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