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环保农业助推小流域综合治理

  • 发布时间:2016-03-28 07:29:32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市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系统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嘉烨兴公司实现零排放生态养猪,本报记者进行探访

  海沧整治后的过芸溪。(本组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嘉烨兴生态猪场用栽培完金针菇后剩下的菌渣加入锯末等制成发酵床。

  走进嘉烨兴生态猪场,雨污分离,几乎没有异味。

  本报记者 林雯

  小流域治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田整合和水利建设,也不是简单的截污,而是区域环境的综合系统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由物及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领域,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014年底,厦门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平台,选择海沧区过芸溪、集美区后溪这两个小流域作为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综合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山大学规划团队深入流域全线,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山、水、田、林、路、村庄和产业”各要素,进行全面整体规划,并坚持多规合一,以规划为统领,因地制宜实施“一河一策、一段一策”推进治理。

  在海沧过芸溪和集美后溪示范段治理探索取得成功后,我市推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九条溪流的综合治理,努力将厦门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城市。

  【现场】 嘉烨兴生态养猪 不得不说的“秘密”

  今年春节前举办的第八届厦门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上,一家成立5年却至今还未实现盈利的农业企业获得了政府部门的“站台”——同安区农林局副局长陈育才说,“这家企业不容易,它作为样板很值得推广。”更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生猪退养政策异常严格的今天,这家名为嘉烨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企业究竟凭什么“逆流而上”获得部门的支持?上周,记者在位于同安区五显镇四林村的嘉烨兴养殖基地内找到了答案。

  事实上,从外观看,嘉烨兴养殖场的硬件设备并不见得有很大优势,但是,走进猪场的人却很容易发现这里与其他猪场最大的区别,那就是空气中几乎没有异味,猪圈内也不见污水横流,猪群又拱又翻的不是脏兮兮的污泥,而是看上去十分干燥清爽的“黑土”——这就是嘉烨兴养猪的“秘密”。

  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鑫凯告诉记者,这些“黑土”的真身是食用菌废料,也就是栽培完金针菇后剩下的菌渣。过去五年来,嘉烨兴的研发团队反复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搜集购买菌渣,通过添加锯末、发酵菌种等辅助材料,将其发酵成有机垫料。猪在猪舍里吃喝拉撒,垫在猪舍地面上的有机垫料好比一块“吸水布”,能将所有排泄物在24小时内完全降解,这也就是猪场不排放养殖污水的原因。“垫料用完不是扔掉,它还能再产生效益。”李鑫凯说,排泄物与有机垫料充分混合后又经二次发酵,就形成了最优质的有机肥料。企业再将有机肥料进行二次销售,价格是当初收购菌渣时的3倍多。

  而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令人闻之色变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迎刃而解。李鑫凯说,猪的粪便尿液中如果含有抗生素,将导致有机垫料中的微生物死亡,这不仅无法实现零排放,而且原本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进行销售的垫料也会彻底报废,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嘉烨兴出产的猪不用抗生素,但要保证猪“身强力壮”,就要给它们喂食一些“保健品”,比如用山楂、甘草等熬成的助消化汤剂。

  这套由生猪养殖企业自主研发的“生态零排放无抗生素生猪养殖技术”究竟有多牛?数据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据测算,采用嘉烨兴零排放发酵床养殖生猪技术,3000头猪一年可节省32850吨水,32850度电;可节省600亩用于消纳猪粪的土地;可减少2000立方米的农林业下脚料废弃物,还减少氨气的排放和蚊蝇的孳生,同时转化成1000吨有机肥。2015年,该技术被列为科技部《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

  促“绿色经济”发展

  嘉烨兴通过对示范场的升级改造,实现了生态型零排放生猪养殖技术的示范应用,建立科学实用的生态型零排放生猪养殖技术推广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养殖废水污染排放难题,实现生态环保养猪。事实上,嘉烨兴的成功,只是我市传统农业全面向现代化环境友好型农业转型的一个缩影,生猪退养、养殖企业改造升级,是厦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走出的关键一步棋。

  厦门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截污控源,从各流域的水流源头和污染源头开始治理,整治小作坊、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水淤泥、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实施生态修复,形成水系绿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景观效果,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周边环境,开展除“臭”行动,建设美丽村庄,共建共管出村庄整齐、村道洁净的精致乡村。环境变美了,产业也亟待转型提升——我市创新农村经营和发展模式,引导成立花卉苗木、民宿、农家乐等行业协会,探索“党委+工作站+协会+合作社+农户”的“4+1”共治模式,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休闲观光旅游宝生园农庄模式,创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百姓增收致富良性循环的成功案例,构建新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还保留本土特色风貌,结合闽南乡村特色,围绕宗祠等公共空间,在保持自然生态的基础上美化村庄,探索治理人与自然融合的样板。通过整合各项资源,积极搭建致富平台,在综合治理小流域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形成治理的长效机制。

  截至2015年底,全市禁养区内退养生猪5167场,退养58.2757万头,完成99.2%;溪流养护全面启动,设置区级河长制公示牌278块,确定养护队伍47支,养护河长达到576.54公里;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417个自然村,已完工97个自然村,占比23.26%;调查工业企业7276家,立案查处352家排污企业,罚款金额1107余万元,关停取缔环保违法企业154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治理的溪流水体明显变清,水质达到了五类水指标,实现了“水清,无异味”的目标。

  来自市委农办的最新消息是,按照“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要求,今年我市计划在12月底前完成岛外5条溪流、河段总长56.46公里的综合治理目标。其中包括海沧区过芸溪中下游段,河段长8.5公里;集美区后溪流域许溪干支流(许溪剩余段、田李溪、东李溪),河段长12.2公里;同安区埭头溪,河段长16.76公里;翔安区九溪莲溪段和东溪翔安段,河段长分别为8.1公里和10.9公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