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多元经营 跨界思维开拓市场

  • 发布时间:2016-03-25 07:00:0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降低单一房地产业务发展可能受到的风险,并利用多元产业链增加利润,最终实现企业持续、快速、跨越式发展。目前,跨界经营的房地产企业日益增多,整合行业和资源优势进入房地产产业的延伸领域是房企跨界的主流趋势,涉及的行业包括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社区服务行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健康产业等等。

  体内转型深耕房地产主业

  公众对房企转型的理解,通常只停留在他们向房地产以外的领域跨界。殊不知,房企的转型远非那么简单。

  克而瑞的研究报告称,房企的转型路径,有开发模式、产品战略、营销战略、管理战略、业务战略五个方向。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不少房企都由原来“单兵作战”的开发模式转为合作开发。仅去年上半年,碧桂园与中国中铁、万科与万达等都进行了业务合作,被认为是强强合作的典型案例。

  除了在项目开发上更多使用合作方式外,转向区域综合开发也是方向之一。区域综合开发,一般是指房企根据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配建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涉及到房屋、道路、管网建设等多个方面。向区域综合开发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土地获取能力,并能够把握先机提前在区域布局。同时,因为区域综合开发涉及范围广,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促进房企多元盈利。此外还能够加深与政府的合作,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积累。

  绿地的地铁投资便是其中的典型。通过投资地铁,绿地可以借助轨道交通获得更多优质地块,并且参与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是,这种方式对房企的资金实力要求比较高。类似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需要房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且资金回收期较长。

  此外,开发商还可通过由重资产转向轻资产等方式,实现开发模式的转型。

  但相比开发模式的转型,房企在产品转型方面做得更多。比如,从大盘开发转向小型化。此前,以大盘开发而闻名的碧桂园,已开始转向小型化开发。碧桂园去年4月获得的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地块,土地总面积仅6.24万平方米。克而瑞因此判断,碧桂园的产品正在向小型化转变。

  在营销方面,开发商大量选择通过大数据采集,找出购房人群、分析客户需求、实现广告投放、完成精准定价和销售。以中海地产的大数据营销体系为例,在深圳中海九号公馆及济南中海华山珑城项目的营销中,不论是拓客、蓄客、开盘都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鉴别,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客户转化率。

  从规模化向多元化迈进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市场投资机会,则是品牌房企“加码”跨界,分离传统主营业务的两个重要原因。从投资结构变化来看,高铁、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环保等产业成为投资的重点;从消费结构变化来看,农资流通、旅游、消费电子等成为未来消费升级的重点。新型城镇化将带来诸多商机,对品牌房企来讲,当然不会错过以“地产+X产业”方式进行跨界投资的机会。

  据悉,房企跨越的行业数量较多,包括娱乐、体育、教育、交通、金融、零售、网络、休闲等。耐人寻味的是,此前其他行业的资本竞相涌入房地产业掘金,而如今房企寻求向外扩张。

  有专家认为,大部分品牌房企的全国化布局基本完成,从战略布局角度考虑,规模化达到一定阶段势必会向多元化迈进。其实房企跨界的根源更多的是在于利润的降低,以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国内的商品房市场已经有了历史性的转折,供需结构的变化有力地冲击了市场秩序,供需关系的颠倒让从未尝试过“颠覆”感觉的房企异常难受。传统房企的销售模式已经难以再创造更高的利益增长,倒不如借助良好的资金平台从其他行业寻回利润。

  跨界转型难点在于品牌打造

  相比开发商上述内生式的转型方式,业界更关注的是房企在地产业务之外,大量开展的其他业务,比如物业管理、社区O2O、家装、金融、健康养老、能源、农业、文化娱乐等,可谓层出不穷。克而瑞研究认为,从行业转型方向看,这些业务多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或是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拓展的外围产业,与主业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房地产分化时代的到来,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很多房企也开始涉足多元化经营,并且“跨界”的幅度还很大。在全国性的房企中,像业界熟知的恒大做水、做粮油、做足球;万达做院线、拍电影等等。

  “实业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技术支持,而房地产业的运行模式则相对简单得多,所以没有一定基础和相关经验,将是房企跨界经营面临的最大困境。部分房企日益紧张的资金链更是其在跨入其他行业分一杯羹之前,所不得不提前解决的困局。在涉足新行业的同时,房企自然不会放弃老本行,那么两边都需要投资,稍不留意就会顾此失彼。”有专家表示,把握局势,敢作敢为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转型跨界的都能得到一块味道颇不错的“蛋糕”。由于土地成本、开发成本、人力成本都在增加,房企的销售价格不再像以前一样实现高速增长,所以房企的利润空间在收窄。为了寻找新的盈利点,房企开始探求多元化发展。但无论房企走向何方,都需要根据自身优劣,最大化规避短板,发挥长处,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相对领先的优势。

  对于手握重金的房企而言,跨界布局,多元经营,并不是件难事,只要下个决心就行,真正的难点在于,房企在进入新领域后,怎么能够赚到钱,做出品牌。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曾指出,品牌房企在“跨界”投资转型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把控市场风险,不能一味跟风激进的进入一些陌生的领域,决策者要充分考虑公司如何以住宅业务板块与“X产业”板块并驾齐驱,“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规避不同板块业务的投资风险,最终通过“地产+X产业”的操作模式实现战略转型。

  跨界案例

  万达跨界玩高端医疗

  2016年1月6日,万达集团高调宣布将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并引进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医院中文名定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这是国内房地产“土豪”与国际“高洋上”医疗机构的又一次跨界、跨国组合,动辄上百亿的大手笔投资,不仅刷新了国内企业在医疗行业的单笔投资纪录,更成为房企转型医疗的新案例。至此,包括万科、恒大、万达等房地产巨头均已涉足医疗健康领域。

  据了解,这三家医院都将由IHG运营管理,并且都使用IHG品牌,这三家医院的中文名都将是“英慈万达国际医院”。这三座医院未来在硬件、医疗、运营管理水平上都将达到国际一流,定位为满足中国高端人群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引进顶级综合性国际医院是万达在中国的创新,不仅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也使所在城市医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带动中国高端医疗水平提升”。

  对于万达来说,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在中国三座城市兴建高端医院,透露的是其从地产领域向医疗领域的跨界。此前,不少知名房企都纷纷跨界医疗投资,比如在2011年,万科向深圳政府申请深圳办医;2013年,万科儿童医院落户深圳宝安中心区;2013年万科与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复旦医疗产业投资公司等共同斥资总计2.5亿元建设复旦万科国际儿童医院等。除此之外,业务非常多元的恒大集团在地产、足球、农产品之外也频频向医疗领域发力,2014年9月收购韩国综合整形外科医院——原辰,双方共同建立恒大原辰医学美容医院;2015年2月,恒大又收购了新传媒,并且改名为恒大健康。另外,宜华地产、绿城集团、绿景控股、中茵集团等在近年在医疗领域都有不少的动作。

  记者观察

  跨界并非“不务正业”

  如果某个人将精力分散在主业之外的领域过多,那么,“不务正业”的帽子分分钟会扣在头上。如果这个主业之外的领域是与生计无关的兴趣爱好,那么,“玩物丧志”就更合适了。

  近年来,房企跨界的“脑洞”越来越大,已经不再局限于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产业链条上,于是,带有调侃意味的“不务正业”常常见诸报端,不过通常都带了双引号。

  房企跨界是不是属于“不务正业”?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件事就是:“正业”到底是什么?在房企的立场而言,房地产开发无疑是“正业”。应当看到,在跨界越来越多元的时候,比较成功的品牌房企,在玩儿跨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业”,也就是说,地还在拿,房子还在盖,楼盘也在卖。除了少数完全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曾经房企,大部分跨界房企还是比较“务正业”的。

  那么,跨界的初衷是什么?一向被认为“不差钱”的房地产企业,在“买买买”的投资方向上,已经悄然转变。规避市场风险,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将品牌延伸向多个领域,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是规模化之后的必然选择。尽管“术业有专攻”,向全新领域进军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开疆拓土从来都不是只求现世安稳的选择。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