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线的“供给侧改革”
- 发布时间:2016-03-23 17:29:36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星星 通讯员 王政 张重
如何把“供给侧改革”落实到生产一线?18日,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和县乡干部、企业家代表一行,来到该县昭盛陶瓷有限公司,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研讨会。
有效供给必须紧盯市场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一进生产车间,经信局局长邓解球就直奔主题,道出自己的理解。他说,今天大家可以通过昭盛公司的一些做法,实地体验“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昭盛陶瓷有限公司2014年动工兴建,一期工程投资3600万元,去年10月建成投产。公司总经理刘昭介绍,一期投产后,本可以加工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多种非金属矿产,但公司选择只做钾长石。“加工石英、方解石等,原矿价格就接近100元/吨,加工产品售价不到200元,利润极低,目前很多同行已难以为继。”刘昭说,“而钾长石则是市场紧俏货。”
所以,昭盛公司放弃了多种选择,一门心思专攻钾长石。“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去产能,企业必须紧盯市场,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喻张先,湖北马鞍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出自己的体会。
高端供给才能引领供给
加工一般钾长石,每吨价格也只比加工石英、方解石等多百来元。
昭盛眼光再次上移:只加工精粉。
刘昭介绍,高品质的钾长石原矿,陶瓷企业可以直接使用,但量少价高,主要依靠进口。国内开掘的钾长石原矿,因含铁元素较多,加工后一般呈红褐色。对陶瓷加工企业来说,白色才是抢手货。于是,昭盛经过水磨加工提纯,生产白色的钾长石精粉,每吨卖到800元甚至千余元,产品附加值猛增。
目前,“新明珠”、“马可波罗”等国内陶瓷一线品牌企业及玻璃制品厂家都是使用昭盛公司的钾长石精粉。刘昭说,公司月加工量达9000余吨,产能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办企业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黄梅广沺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继宏感慨道,有高端供给能力,才有市场竞争力。
速度意识可以保障市场
来到烘干车间,只见一堆堆钾长石精粉被皮带卷进“肚子”。
刘昭介绍,公司从设备选购到实现生产,仅用了两个月,而同行业一般要两年。
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得益于设备的选择和人才的集聚。”刘昭揭秘,同行企业的破碎水磨机大多是一代设备,而昭盛选用的是最新出产的二代设备,不仅加工能力大大提升,建设周期也短得多。
与此同时,公司从全国各地“挖”来10多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工,将其安插在关键岗位,有力保障了设备调试和迅速投产。
供给能力形成后,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通过百度网络推广、官网宣传等模式,真正实现了产品零库存。“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时间就是金钱。”马艳舟总结说,优化资源配置,用最快的速度形成供给,有效供给才能有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