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移上坡 耕地连成片
- 发布时间:2016-03-16 03:33:33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书记,房子已经造到一层了。”看到村党支部书记张延根跨进自家门,衢州衢江区莲花镇东湖畈村村民韩根华,说起了自家正在造的房子。“照这个进度,今年你们就可以住进新房了。”张延根说。
起屋建房,是大多农村家庭的“一生之计”。韩家碰上了一个好时候——所在村恰好被纳入我省“坡地村镇”建设试点,新房已经在山丰自然村一处向阳缓坡上初露模样。
老韩的村庄是试点中的一个村庄。近日,省国土资源厅与衢江区政府签订了共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揽子合作协议。协议中提到的“坡地村镇”建设——将破旧零散的村庄搬迁到坡地上,被当地村民称作“移房上坡”。
位于金衢盆地边缘的衢江区,多低丘缓坡,平地少,导致村庄散落,且分布在低洼地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移房上坡”,一头让零星散居的村落集聚、便于现代化设施配套,建设美丽乡村;一头撬动土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在耕地红线之内闪转腾挪。
零星村庄集聚
建设美丽乡村
东湖畈村,村域面积5.14平方公里,有15个自然村,村庄分散。
借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一户多宅”整治,该村开始实施“坡地村镇”建设,将田畈中央的千金堰、黄泥埂、山底碓、狮子头等 4个零散的自然村共39户,整体拆除搬迁至坡地上的山丰自然村,这是衢江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次全新实践。
韩根华老屋所在的黄泥埂村,便是其中之一。说起移房上坡,韩根华连说几个“好”。黄泥埂村只有几户人家,基础设施薄弱,叫“黄泥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村里只有黄泥路,没路灯;没有自来水,一家人喝的用的都是井水,可深井挖下去70多米,水质依然不太好;生活污水全往旁边的农田排,污染良田不说,一到夏天就臭气冲天……韩家承包了一个家庭农场,年收入超过10万元,可想要在这里过上舒适的现代乡村生活,简直是一种奢望。
“不是村里不想建基础设施。”书记张延根算过,为这些零散的自然村一一通水、通电、通公路、做绿化,成本比集中配套高出三倍以上。通过“移房上坡”,将零散自然村集聚到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为今后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张延根为这个政策叫好,东湖畈村从“坡地村镇”建设中,看到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契机。
居住条件改善
农民更有获得感
韩根华说,按照“坡地村镇”建设的相关政策,搬迁时衢江区提供补助,村里还给奖励。同时,新房宅基地免费,连建房用的水、电,村里都免费提供。这样算下来,韩家只需支出几万元,就能造一幢新房,圆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梦。
韩家新房,位于山丰自然村东北侧的山坡地上。这个安置点一期,共安置了24户“移房上坡”的村民,规划面积15亩,被村民称作“新村”。工地边的公示图上,绿树掩映中,一片粉墙黛瓦、具有江南特色的三层村居,显示不久后这里将成为东湖畈村最漂亮的生态新农村。
“移房上的‘坡’,指的是经过地质灾害评估的低丘缓坡。”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移上坡地的‘房’,均实行统一规划,要做到房在林中、园在山中,使村庄更显美丽。”
“移房上坡”,让农民看到了生活改善的希望,让农民更有获得感。
耕地连接成片
消除流转障碍
东湖畈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以优质稻、西瓜、迷你甘薯、草莓、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为主。这里,诞生过全省首创的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东湖模式”——通过组建粮油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实施社会化服务,创新早稻生产模式。
3000亩田畈被丘陵缓坡环抱,大棚里缀满草莓,油菜花已然怒放,水稻田等待播种,一片生机勃勃。可遗憾的是,田畈中央“镶嵌”着几个自然村,割裂了本可连片的土地,也阻碍了村周边土地的流转。
“现代农业要求土地连成整片,田畈中央有村庄,很多机械化设备就没法操作。”张延根说,“目前,东湖畈村已流转的土地达2000余亩,占七成。怎样让更多的土地流转起来,是摆在村委会面前的难题。”
“移房上坡”,良田连片,流转的障碍消除了。“今后,田畈中央的大块土地,可以统一流转给合作社,连片种植经济作物;旁边的零星土地,租给家庭农场。”东湖畈村打算,通过“移房上坡”,进一步发展“东湖模式”,建设一批规范性的设施农业,带动农业提档升级,为这个农业村的经济注入新活力。
增加有效供给
移出发展空间
“坡地村镇”建设,还给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了有效供给。衢江区正在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区域调剂,创新农村宅基地拆旧建新和退出模式,努力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
“4个自然村,39户,房子很小、占地面积却挺大,户均占地1亩。”衢州市国土局衢江分局莲花国土所工作人员介绍说,“移房上坡”后,有38亩土地被整理出来,加上同时拆除原村庄内废弃砖瓦厂72亩,可腾退耕地110亩左右。而“新村”只占地15亩。通过“二增一减”,东湖畈村可新增耕地90多亩,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可新增建设用地90多亩。
要素市场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环”。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如何增加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是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
浙江人口多耕地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优质耕地被非农建设用地占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包括“坡地村镇”建设试点在内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拓展建设用地,破解土地制约,移出发展新空间。“十二五”期间,浙江累计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610个,投入资金1246亿元,复垦21.69万亩。
“省国土资源厅支持衢江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坡地村镇’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并积极指导项目实施。”省国土厅耕保处相关负责人说,“村庄移上坡,土地节约了,村庄美丽了,百姓高兴了,经济社会发展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