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泉州样本
- 发布时间:2016-03-14 11:2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4日讯(记者 林火灿 通讯员 郑意凡)在今年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说,泉州一家民营企业生产的马桶,并不比日本的差。
事实上,作为海峡西岸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泉州制造”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泉州制造在服装、鞋类等其他领域的产品同样畅销全球。这也支撑了民营经济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和“泉州模式”。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等一系列挑战面前,泉州制造如何实现转身?如何应对转型压力?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城市,泉州如何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转变?
智能制造引领:千家企业“机器换工”
2013年底,泉州在福建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拉开制造业“机器换工”大幕。
2015年,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城市,发布由中国工程院协助编制的“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启动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三项行动计划。
两年多来,泉州智能制造大放异彩。在省、市、县专项资金叠加扶持之下,每年有上亿元用于扶持“数控一代”工程,资助首台套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等,企业年度最高补助可达1000万元,去年累计兑现扶持资金1.25亿元。
一方面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另一方面,要让企业明明白白地看到,转型升级带来的甜头。为此,泉州组织“三个一千”(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钻攻中心、一千套数控一代装备)推广计划,重点打造34个(条)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举办一系列推介会、对接会,对接金额超110亿元。
一场“机器人总动员”在全市上演,1000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用数控技术和产品。平均减少劳动力用工压力20%—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可替代进口降低成本30%—50%。
泉州还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等30多家高端科研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600多位,其中院士15人。带动全市研发投入10亿多元,增长达30%。
按照“泉州制造2025”划定的路线图,未来十年,泉州将努力建成世界知名的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列入中国制造业发展十强城市。今年,泉州将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努力在产业链条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同时,加快实施“泉州制造2025”,大力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延伸。
“互联网+”潮涌:电商交易额近2000亿元
去年双十一,泉企网络零售总额突破32亿元,比增50.9%。鞋服、水暖、休闲食品、婴幼用品等品类占全部交易额八成以上, 传统产业集群的优势在线上重现。
这只是泉州电商凶猛的一个缩影。2015年,泉州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917亿元,比增35%。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全市超过80%规模以上工贸企业涉足电子商务,传统企业加快互联网转型。泉州还出台互联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成功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7个县(市)入围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四县(市)成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2月,泉州出口加工区获批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成为目前国内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快捷、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晋江陆地港跨境电商出口额位居全省各试点单位首位。“互联网+”产业园区在各地涌现,全市建成10个专业电商园区(基地),初步形成“互联网+园区”格局。在山区,面向广阔农村生产,安溪弘桥智谷成为福建规模最大的电商产业园区,与德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共同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此外,泉州还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措施,推动众创园区和 重点建设众创空间59个,孵化“双创”企业626家、项目1080个;在全省率先启动网商虚拟产业园建设,入驻企业1700多家。
今年,泉州将把培育专精服务新业态作为“第三产业发展年”的重要内容。重点发展电商、物流、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电商平台、专业市场、生产企业无缝对接,推进网商虚拟产业园、“泉州购”综合大型供货平台等项目建设。同时,不断激发创业创新活力,落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措施,借鉴中关村创业大街运作经验,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泉州特色的众创空间。
下好“先手棋”:精准施策有为应对
2015年,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最困难的一年,年初伊始泉州就及早预估形势,打出“先手棋”,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去年来,泉州密集开展重点行业专题调研和一系列专场座谈会,系统梳理重点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突破的瓶颈制约和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纺织鞋服、石材水暖、陶瓷、香产业、家居工艺等5个扶持专项,以及稳增长、金融、房地产等专项措施,全年兑现扶持资金31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补助124亿元。市领导每季度带队下基层,开展“帮扶企业发展、促进项目落地”活动周,帮助企业化解困难问题。政府还主动站台搞促销,组织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和建材“中国行”,推广企业“手拉手”活动;强化投资拉动,340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1亿元。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泉州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超90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元,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首次提出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五个泉州。
打造“创新泉州”,即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均形成一个以上高端创新服务平台,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抓好金融改革、“民综”改革、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级试点,最大限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在打造“智造泉州”方面,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泉州制造2025”,建设“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扩量,着力发展“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具体而言,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活动年”,落实项目建设全过程提速机制,继续实施“帮扶企业发展、促进项目落地”活动周等,全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防风险,确保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