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航空发动机集团兵团作战 “中国心”起飞

  • 发布时间:2016-03-12 08:24:5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动力兴,则国运兴;动力强,则国力强。”

  被誉为“中国心”的航空发动机实施专项写进“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让代表委员兴奋不已。在他们眼里,这不仅仅是万亿千亿的巨大市场,更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在“痛定思痛”后寻求升级的不二选择,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两会上,记者采访了一些经济界、科技界及航空系统的代表委员,勾勒和描绘出了一幅“中国航空发动机”起飞的路线图。

  “中国航空发动机”声响

  “对于中国航空发动机重大项目,中央肯定有特定统一安排。对中国航空产业而言,这是一个契机。”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参加全国政协科技界联组讨论之后,对记者说。

  关于航空发动机实施专项有没有时间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南方公司总经理彭建武也表达了与李萌相似的看法:“肯定有计划,但要等中央的消息。”

  事实上,行动已经开始,路线图亦徐徐展开。

  在2月底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今年将抓紧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

  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一家新央企——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浮出水面。当天,中国“航空发动机三剑客”成发科技中航动控中航动力公告,上级已宣布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主要领导班子任命,这标志着中国航发组建进入实质阶性段。

  到了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摆在代表面前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创新发展工程。其中第一项,就是突破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技术。

  而早在去年底,科技部部长万钢已透露了航空发动机工程的实施跨度。万钢在2016年科技工作会议上部署工作时说, “面向2030年,中国将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抓紧遴选启动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5年突破核心技术,15年持续不懈,中国航空发动机工程走的是一盘蹄急步稳的大棋局, 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兵团作战”战术隐现

  如果把发力航空发动机看成一场战役,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至少在10年以上。而从实施路线和场面上来看,这绝对是一场“集团大战”。

  目前,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都是跟随机型走,即要研制一款飞机,才会去研发一款配套的发动机,如果飞机“下马”,发动机也随之“下马”。

  而近期的种种迹象显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将一改过往,开启“飞动分离”。告别以往的“单打独斗”,而是会根据整个方案,统筹安排,实施“兵团作战”。

  “目前国家就是要整合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发动机研发资源,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力量,进入新组建的中国航发,提高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效率,这也符合国际上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规律。”彭建武说,除了发动机“三兄弟”——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中航工业集团旗下还有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重机等多家相关的科研生产单位。

  据了解,中国航空发动机作为中国航空产业的“重大工程”,酝酿已久,它既要从设计、研发取得突破,又要从材料、制造攻克难关,集中整个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在这其中,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仅是其中一环,而确立发动机的重大项目也是整个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分别又是整合科研资源——“重大专项”和企业资源“航发集团”的两个龙头。

  就产业公司来看,航空航天将并肩作战,这从中国航发的人事任命看出端倪:董事长曹建国来自“航天系”,总经理李方勇来自“中航系”。

  此前有报道称,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将整合共计40多家公司,涉及中国几乎所有航空发动机相关研制单位,总资产也将达到1100亿元人民币。

  “这种统筹一体化的考虑,不是把‘土豆’堆到一块,不是把几个公司放在一起就可以的,它是从设计、研发、到制造是一体化的。”李萌告诉记者,集中我们国家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制造企业进行攻关,是我国科研优势,也符合科学规律。

  “我们核电领域的高温气冷堆、CP1400都是集中力量干出来的,高铁也都是这样干出来的。所以,我相信航空发动机也一定能干出来。” 李萌说。

  记者也向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求证,他表示, “因为不负责具体内容,所以不方便说。但是,我坚决支持中央的战略安排。”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工业的精髓之一。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整合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资源,以达到效率最大化,最终完成对发达国家航空发动机的赶超。”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认为, “飞动分离”思路下的航空发动机产业整合,必将有利于整个中国航空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和全产业的发展。

  将成中国第三张名片

  如果说飞机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皇冠,那么航空发动机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航空发动机却仍落后于人,且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面对记者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博士武向平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 “我们之前耽误了,想买人家的飞机,就一下子落下了很多年。而落下的时间必须补上,这个路必须要走。”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吴一戎的观点与武向平惊人相似:“为什么我们的火箭、卫星航天发展紧随世界步伐,那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成果。相反,我国的航空产业中途停滞过。”

  “科学技术发展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犯错不可避免,要花的时间,也是绕不过去的。” 武向平这位正在进行引力波探测项目的委员告诉记者,航空发动机立项应该会推动问题的解决。

  高铁、核电之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第三张名片将是什么?彭建武说,“我认为我们可以把航空产业打造成为中国的第三张名片。”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也对记者说, “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投资大、研发周期长、技术跨度广。世界上能造飞机的很多,但能造发动机的屈指可数。”

  “虽然都属于工业制造业,但高铁、核电、航空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实施航空发动机专项是好事,有利于促进航空产业整体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说。

  “只要想做,就一定可以做成!”作为歼20的设计师,杨伟很有底气且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表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必须跨越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实现突破,才能真正地强军富民。

  “《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都明确表示要扶持航空产业,现在是‘政府有想法,企业有干劲’,这是我们航空人努力的大好时机。”全国政协委员、歼-15舰载战斗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孙聪笑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