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斌的“三农”情
- 发布时间:2016-03-04 01:00: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对张尚斌来讲:“三农”是一缕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乡愁。
刻骨铭心“三农”情
提起“三农”,那阡陌纵横的稻田,那一望无垠的麦浪,那美丽飘香的油菜花,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草莓,那夕阳下农户的缕缕炊烟,那牧笛悠悠伴随拖拉机的轰鸣,那“三农”的主人公农民无处不在的辛勤劳作的身影,时时萦绕在张尚斌的心头……
改革开放几十年,乡村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有些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还不尽人意。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感情激发了张尚斌,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辛勤耕耘且加倍努力着。对“三农”的感情像一记记重锤,时时敲击着张尚斌的心灵。
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张尚斌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后代。他至今仍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的一块农田参加劳动。这次的劳动课,让张尚斌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几十年过去了,我对那一幕仍记忆犹新!”张尚斌深情地说。
中学时期,张尚斌立志要到农村去,为改变农村的贫穷而贡献自己的热血豪情,后来在他高中没毕业时,国家恢复了高考,1980年张尚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天津工业大学。
勤奋创业成果丰
1984年大学毕业后,张尚斌被分配到内蒙古一家大型国营纺织品厂工作,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十年的创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年轻工人一直做到副厂长的位置。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摆在张尚斌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安分守己熬几年当个厂长,要么像很多不安分的年轻人一样下海经商,他选择了后者。
1993年,张尚斌选择下海经商,开始了他第二个十年的创业。他带上行囊到了福建,那里是我国开放较早的城市,很多年轻人慧眼识珠借助国家政策已经捞到第一桶金,他在那里见到朋友每天的消费都极高,连续十天的接触让他备感震惊。在内蒙古他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副厂长,月收入200元已经不低,可是看到他们的消费一天就要花掉他四五年的工资,十天下来就足以让他工作半辈子,这条草原汉子有生以来第一次被金钱刺激了,同时更加坚定了他选择下海经商的决心。但是想要闯荡商海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在国企工作十几年的丰富经验,并不能满足独闯商海的需求。于是他选择了打工、学艺,既能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又能跟台湾和香港的商人学到经商的知识和经验。
这十年是他终生难忘的十年,也是历经千辛万苦的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用生命前行的人总会找到出路,经过不断的学习、不停地思考以及不畏艰辛的探索,他从一个打工仔逐渐发展到拥有自己的生意,并且做得风生水起。这十年,张尚斌完成了个人的原始积累。2003年,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那时,水质问题还没有被人们重视,如何让人们喝上健康的好水,成为张尚斌的心事。
这时,他开始了他生意转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向水行业进军!很快,他有了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状况的调查报告和水行业的可行性报告; 很快,第一代家庭健康饮安全饮用水机研发上市。饮水机投入使用后不久,发现了很多问题,张尚斌思考能否研发一款体积小、安装方便、不用电、不用更换机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帮助的水处理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带着这个问题,张尚斌走进了天津科技大学请求专家们的帮助。他制定出研发标准,依托天津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量子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以广西巴马盘阳河的水为标准,采用世界上先进的量子技术,在淘汰了1-4代产品后,第五代产品全新上市,产品的全称为“量子加能转换器”,经有关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均为优秀,提锌程度高,小分子团弱碱性,祛除余氯90%以上,迅速降解农药残留和激素等,从此满足了让中国人在家里喝上广西巴马水的愿望,产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多项荣誉。到2007年,张尚斌完成了企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痴心不改“三农”情
2008年,第五代产品上市后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张尚斌由此联想到高科技的含锌技术对人体有这么大的帮助,如果把这项技术用在农副产品以及养殖业上,能否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带着这个问题张尚斌又开始了他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将含锌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牛羊的饲养上。他找到一家大型养猪场进行合作,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把用高科技技术饲养的含锌猪肉送到相关部门检测,结果证明含锌技术应用在畜牧养殖业上完全没有问题。接下来,含锌的鸡蛋、含锌的鸭蛋、含锌的各种瓜果蔬菜陆续上市,有了这些成功的科研成果以后,张尚斌并没有安于现状,能否在盘锦把当地的特产大米、稻田蟹也改良成含锌的食品,成为他的又一课题。
盘锦水稻种植的历史已达百余年。据史料记载,1907年盘锦开始水稻种植,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8年,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的水稻机械化生产。1948年,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修灌溉网,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国有农场为单位进行农田开发建设,为盘锦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盘锦的水稻种植面积达170多万亩,年产大米7.5亿公斤,其中出口大米达1亿多公斤。
2003年,盘锦大米被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4年,注册“盘锦大米注册证明商标”;
带上高科技的含锌技术,张尚斌直接和当地农民合作。经过反复试验,含锌大米得到国家权威机构认证,使盘锦大米改良成含锌大米!从此含锌的大米、含锌的稻田蟹送到了人们的餐桌上。到2012年底,张尚斌已经完成了中科院综合检测中心对各种瓜果蔬菜、蛋、鱼、肉类等40多种农副产品的检测,结果全部含锌。
有了这么多经过国家鉴定的含锌的产品,靠原企业盘锦清华吉融实业有限公司全面推广有一定的难度,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以“锌”字为主题,2013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正式成立“盘锦锌一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张尚斌出任理事长。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成果的积累,此刻时机成熟,已具备进军大农业、绿色农业、环保农业和生命农业的基础。
2014年的隆冬季节,东北大地,白雪皑皑。这样的一个深夜,在刺骨的寒风中,雪花打在一个拄着双拐的人身上,他就是刚下火车的张尚斌。
这个季节对一些人来讲,是个猫冬的季节,而张尚斌为了乡亲们的利益,为了大农业的未来希望,北上省会,南下北京、天津、廊坊等地,协调合作、展示报告、提交检验资料,参加有关农业产品洽谈会,争取国内外合作项目对接落户盘锦,不辞辛劳的奔忙着。
连日的奔波,超负荷的工作,使张尚斌腿病复发,腿疼加上脚肿,让张尚斌只能咬牙硬撑着拄拐前行。回家后,当妻子费了很大的劲脱掉他的鞋,看到被冰冷雪水浸泡肿胀变形的脚时不禁落泪:“唉,你这是何苦呢!”妻子满含热泪、心痛不已。
满怀豪情绘蓝图
千里马一定要有伯乐。无独有偶,2014年,《经济参考报》在全国寻找企业向农业转型的典型,非常有幸清华吉融实业有限公司被选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在对企业有了真实的了解后,2014年年底,《经济参考报》与盘锦清华吉融实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约为战略合作伙伴,这是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通过《经济参考报》在2015年对企业的系列宣传,盘锦锌一代农民企业合作社的构思和运作模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国家相关部门、众多省市分管农业的职能部门以及几大新闻媒体,纷纷打来电话询问互联网托管农业的最新思路。2013年,盘锦锌一代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生产型社员用800亩稻田做托管试验成功!2014年,稻田增加到2000亩,2015年,增加到18000亩。
有了这些成功的经验,张尚斌决定自行出资,在2015年6月份提出了成立情系三农工作组,正式实施情系“三农”工程,决定针对农村安全饮用水难的问题、农村家庭健康管理问题以及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土地附加值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通过几年的托管农业试点,企业达到了合作社初期制定的十二字方针:“联产、联播、联销、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2015年12月9日,《2015中国互联网托管农业发展高层研讨会—暨盘锦锌一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互联网托管农业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实践,互联网托管型农业能有效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风险和工商资本下乡难等多重现实难题,是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一个有益尝试和探索。与会的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专家对互联网+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肯定,对盘锦锌一代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农业的模式,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
借助这次会议的东风,盘锦锌一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线上线下工作站全面启动,出击市场。盘锦锌一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合作社加农户的经营联合体,从事联产、联播、联销和产品追踪的现代农业生产和营销,实行的是现代化托管农业的管理方式,完全符合关注“三农”的1号文件精神,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此时的张尚斌正信心满满的规划着更宏伟的蓝图,他的心胸比天高远,比海博大!他将和他的“锌一代”社员们,用“锌一代”活氧水技术,浇灌盘锦的百万亩良田,浇灌祖国的广袤大地。让“锌一代”大米、“锌一代”稻田蟹和“锌一代”禽蛋等系列产品走遍神州华夏,走进千家万户。张尚斌“做大农业、做绿色农业,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远景思路,必将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光添彩!
策划:张铭锌 撰稿:王洪德 张铭锌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