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好的养老金设计怎么做

  • 发布时间:2016-03-02 03:34:23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杭州3月1日讯 (记者 章卉) 3月1日晚上,为感谢参与“2016中美央行高端对话”的嘉宾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代表东道主在晚餐上致辞。穿插在晚餐间的演讲题目则是《好的养老金设计》。

  可尝试不同地区不同方案

  主讲嘉宾是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eter·Diamond(彼得·戴蒙德)教授。现年75岁的Peter·Diamon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养老金及税收等方面的权威。

  “养老金的主要目标是为人们老年提供经济保障。实现这个目标的要求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消费是平滑的,也就是说当你逐渐年老时你的消费能和年轻时差别不大,你的财富有保险,如果你贫困能得到救济……”Peter·Diamond娓娓道来。他说,现在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如何从国家角度设计一个养老金体系,以应对人口的多样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给大家举了几个国家的例子。比如瑞典,1913年就建立了首个国家养老保险制度,1946年建立了基本养老金,1959年有了收入关联型ATP养老金,1994年通过了议会法案。但是当瑞典越来越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原有的养老体系就不合适了,这时候就需要转型,1954年及之后出生的人口,养老金待遇将完全按新制度规则来计算;而在1937年及之前出生的人,其养老金待遇按照旧制度规则来计算。对于1938-1953年之间出生的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新旧制度规则计算。

  “一个良好社会的一项关键衡量指标是其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其中贫困者的生活水平。”Peter·Diamond在他的著作《养老金改革:理论精要》上引用了尼古拉斯 斯坦的这句话。他建议中国的养老金改革能吸取其他各国的经验教训,设计一个更好更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可以尝试不同省份不同方案。

  从多层次转向多支柱组合

  Peter·Diamond的讲话让来宾们深思,中国人如何从养儿防老的老观念转向接受日渐完善的养老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结合他的观察,给大家分析了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若干观点。

  董克用认为,近年来我国养老金体系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009年起步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到2015年参保人数已经达到5.05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上调11年,2015年人均每月2200元,基金结余累计3.5万亿元;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实施双轨制改革。但还是有一些缺憾,如缴费率太高,如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工作,养老金要转等。

  与瑞典一样,我国推行养老金改革时也是“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

  “在座各位都是‘中人’。对各位而言,一定会关心退休时点的问题,你所得的退休金与在职时的工资之比是多少?假设你在职时一个月工资是1万元,退休后每个月能领8000元,这个比例过高,那养老金制度压力就会很大;相反如果到退休,你每个月只能领3000元,你拿到的养老金无法保障你的老年生活。” 董克用说,发达国家的这个设计比例一般是60%至70%。如何完美设计养老体系的每个细节,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

  董克用说,虽然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但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可以从多层次向多支柱组合发展:第一支柱,现收现付;第二支柱,基金积累、投资运营;第三支柱,个人自愿建立,税收政策优惠,可以委托机构运作,实现有效补充。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