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的梦想是村民都富起来

  • 发布时间:2016-03-01 08:30:3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刘久锋

  邓迎香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她家堂屋桌子上的荣誉证书记录着这个普通妇女近十几年的历程:1999年,被评为开凿隧洞的积极分子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任乡计生员;2013年,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荣获“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2014年,荣获全国十大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走近这样一位村官,熟悉她的生活,才能体会她的别样人生。

  隧道通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一个村子,5个村民小组,603户人,39名党员,585亩耕地,3个篮球场,4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村里的情况,邓迎香烂熟于心。村民汪贵才说:“她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为我们农户服务,我们每一户人家什么情况,她全都清楚。”

  邓迎香说:“我们生活在大山里面,隧道没有打通的时候,我们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样。”以前,麻怀村村民住的都是木头房子,因为砖房的建筑材料都运不进来,村民只能“就地取材”,而且大都住在山上。隧道打通以后,民居大都住进了砖房,居住地也由山上搬到了公路旁边。

  邓迎香告诉记者,隧道打通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村民。麻怀村的水果、蔬菜都能运出去了,家用电器也能买进来了。特别是农业生产上需要的化肥,以前需要找马驮进村里,一袋化肥成本就上涨了10块钱。现在路通了以后,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最让邓迎香欣慰的是,隧道打通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2010年考了两个大学生;2014年有6个,2015年有4个。”邓迎香对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都记得特别清楚。

  “以前村子里没有大学生。小孩上学来回路上就要走5个小时,在学校怎么还会有很好的精力去读书。而且小孩要到10岁才上学,因为年龄太小了走不了那么远的路。”邓迎香说,那时候小孩子的吃穿都跟不上,没有太多热情再上学读书,就想着出去挣钱,导致很多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隧道打通以后,小孩6岁就能去上学前班,上学路上的时间也缩短了很多。

  谋划产业,麻怀人奔跑在小康路上

  有了通车大道就有了保障和希望。

  2013年,邓迎香当选村委会主任,她继续用“这股牛劲”带领全村群众谋求脱贫致富之路。“麻怀村还有不少贫困农户,让他们脱贫致富才是关键。”邓迎香说。

  为了早日脱贫致富,麻怀村按照“山上种果、田里种菜、水边养鸭(禽)、户户养猪”的总体思路,围绕“人均两头猪、两亩果,户均百羽禽”的增收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样板。

  邓迎香介绍,村里利用现有荒坡和土地,大力种植刺梨,探索“刺梨+林下养鸡”模式,培育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石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发挥麻怀村有利的地理优势和传统的种植习惯,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县城和周边乡镇及镇域内中小学校蔬菜常年供应保障基地。

  为了进一步改变麻怀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邓迎香给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打电话,希望他们返乡创业。还真说动了几个村里的“能人”,他们有的拿出了打工积蓄,有的将喂养的家禽全部变卖,办起了麻怀村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

  邓迎香与合作社的几个合伙人一起,跑江西、下广西,拜师学艺,艰苦创业,搞起了铁皮石斛和岩黄莲等中药材的种植,如今他们种出的药材与外地商家签了包销协议。为了让更多没有资金的群众脱贫致富,邓迎香又鼓励村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拿流转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全村的群众都被调动了起来。

  如今,麻怀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村通组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和固定电话,喝上了自来水,90%的农户盖上了砖混结构的楼房,基本实现了户均一辆摩托车、5户一辆小轿车。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100多元,实现10户41人脱贫越线,贫困人口下降至43户12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8.6%。

  “我们村现在还有一些贫困户,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带动起来。我的梦想是村民都富起来。”邓迎香对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有信心,“到2017或者2018年,梦想就可以实现。”邓迎香说这番话时,脸上呈现出坚毅的表情。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