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花六年尝到“甜头”

  • 发布时间:2016-02-29 08:30:4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缪翼

  去年10月26日到南繁,12月26日回老家结婚,今年1月2日为了授粉又匆匆赶回南繁,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忙着收获育种材料,预计至少要忙到3月15日才能回家和新婚妻子团圆。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如养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在南繁基地“蹲守”,转眼已经第6年。

  “南繁苦、南繁累、南繁寂寞,但我还是喜欢这里。”和当初见到张如养时一样,他还是那么积极乐观。

  前三年读研究生,要说真正接触育种,是张如养参加工作的这三年。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3年6代育种,他选育的玉米材料得到了进一步提炼,看到了苗头。“玉米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下体会到了育种乐趣,很有成就感。”张如养说,“3月份将收获的材料带回北方观察表现,优中选优,10月份再来南繁进一步检验,到时希望能出成果。”

  在南繁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随时能得到前辈育种家的指导,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对育种实践太重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张如养的回答和上次接受采访时一样,并且更加坚定。前两年没有配出组合,都还在选育自交系的阶段,去年开始配出一些组合,慢慢体会出育种思路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同一个材料,给不同的人,由于育种策略不一样,成果可能大不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