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恋爱险、结婚险引爆朋友圈 “噱头”大于创新

  • 发布时间:2016-02-24 14:55:31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中国人寿财险、太平财险等相继推出恋爱险、结婚险,保费299元,3年后,与指定被保险人结婚,可以得到1万朵玫瑰或是领取5999元现金。《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采访发现,这类爱情险实为普通的人身意外险,所谓的保障爱情、恋爱其实只是保险的附加险或附加条款。本报微调查显示,6成网友表示不会购买或持观望态度,8成多的网友购买保险更看重保险产品的可靠性。行业专家认为,保险产品鼓励创新,但应回归产品保障的本质。

  发现 给爱情上“保险” 引爆朋友圈

  近日,太平财产保险和去哪儿网合作推出的“结婚险”引爆微信朋友圈,保费为299元,3年后与指定被保人结婚,凭结婚证可领取5999元现金。

  “本产品为被保险人提供爱情保障,同时享有个人意外伤害10万元的保障。”在去哪儿网保险商城网页上,填上投保人和被保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就可以投保。保险条款也很简单,投保人与被保人均未婚,每对情侣仅限购买一份,理赔金的保险期间为生效日期的第3年至第10年,与指定被保人结婚,凭结婚证领取现金;意外身故责任保障期间为购买日后的1年内,1年内,被保人身故或伤残,可获得赔付10万元。

  这并非首个“保障爱情”的保险。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中国人寿财险推出了“299元,3年后你的婚礼上将拥有1万朵玫瑰”的“恋爱保险”。

  据介绍,这份“恋爱保险”是中国人寿财险近期专为年轻客户群设计开发的一款创新型保险产品。这份保险自保单生效之日起3年后的10年内任意一天,投保人与指定心上人登记结婚,即可获得1万朵玫瑰花。同时在3年的保险期内,投保人还将得到1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

  “这份保险面向网络销售,只依托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恋爱保险”还对在校大学生提供优惠100元的活动,目前这份保险在校园内的受欢迎程度还挺高,“年轻人对这种既划算又浪漫的事应该都挺感兴趣的。”

  揭秘 恋爱险、结婚险 实为意外险附加

  给爱情上保险为何还能“享受”人身伤害保障呢?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采访了多位购买了中国人寿财险“恋爱险”的用户,他们表示,购买后在中国人寿官网上查询,“恋爱险”均显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赠送的一万朵玫瑰花则显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附加婚礼玫瑰花费用扩展条款”。也就是说,恋爱险实际卖的是人身意外险,赠送玫瑰花仅为主险以外的附加险。

  今天上午,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去哪儿网,表示想购买结婚险。在被问及该险是何种保险时,接听电话的客服人员表示,“结婚险,也可以说就是一种人身意外险。只不过在获得人身意外险的同时,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恋爱结婚,就可以多得到一笔奖金。”也就是说,该结婚险其实也是人身意外险,如结婚能获得5999元现金,也是主险的附加险。

  看法 6成网友不愿投保“结婚险”

  结婚险、恋爱险,这些保险在社交媒体中受到广泛关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情侣们如何看待这种保险呢?《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官方微博发起了网络问卷调查,截至今早,有200余位网友参加了调查。

  在了解此险种后,四成网友选择愿意投保,六成人选择不会投保或持观望态度。

  愿意投保的网友中,四成多认为“即使不结婚也能享受一年期的意外身故保障,感觉很值”;近三成人是抱着“值得一试”的态度;还有近三成的网友认为价钱划算。

  不打算投保的网友中,有7成多的网友认为,该险种风险大,或者这类保险可信度不高,不太靠谱。

  分析

  保险应回归产品本质 不应一味“附加”

  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恋爱险、结婚险等,看似是一种创新保险,因为其符合保险原理,但实则是售卖人身意外险,“换汤不换药”。

  “不论是恋爱险还是结婚险,其实都是人身意外险,没有必要一个人叠加买多份。”王国军表示,如果消费者此前买过人身意外险,完全没有必要再买多份。保险还是应该回归产品保障的本质,而不是一味的用“附加”概念吸引消费者。

  本报微调查也显示,消费者购买保险更注重产品的可靠性,其次是产品价格、注重服务、缴费和给付方式等。

  “这保险乍一看挺好,但想拿到这5999元比较难。”一保险销售人士表示,“结婚时间必须是3年之后、10年之内,必须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结婚。现在谈恋爱计划3年以后结婚的还是少数,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太适用。”

  奇葩保险

  “噱头”大于创新

  一位财险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类新奇的保险,其中既有创新也有噱头,消费者不应该仅凭一时兴起投保。这些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目的在于获得客户数据,即花钱买数据,保费规模实际并不好看。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迎合社会热点、重新包装的意外险产品,使得销售更具场景化,但在关注度或传播力方面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容易形成视觉疲劳。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一是要辨别是否营销炒作,一些新奇保险看起来热闹,兑现起来却非常不易;二是要辨别是否移花接木,比如所谓的“中秋赏月险”,实质上是一款保障时间只有1天的人身意外险;三是辨别否涉嫌博彩,比如被叫停的“股票跌停险”等,其实都带有博彩性质。

  文/记者 蒲长廷 谢家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