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每年新增就业8万人
- 发布时间:2016-02-24 06:33:53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余励斯)近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出炉,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计划每年实现新增就业8万人,5年达到40万人;拟出台经济特区人才条例,实现人才立法突破机制体制障碍,解决当前人才发展突出问题;探索社保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等。据了解,该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向社会征求意见,欢迎广大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具体可登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http://www.szhrss.gov.cn/查阅。
5年扶持万名大学生创业
根据征求意见稿,未来五年,我市将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每年将实现新增就业8万人,扶持就业弹性高的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发挥政府公共投资、重大项目、自贸区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重视利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容量,到2020年共新增就业40万人。
我市还将加大对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5年扶持1万名大学生创业。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办创业学院。在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为劳动者创业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服务。
拟出台经济特区人才条例
根据规划,我市将利用特区立法权,推进出台经济特区人才条例,重点解决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等环节的突出问题。通过积极人才政策大力培育本土创新人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确立人才竞争新优势。目标为到2020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名,新增认定国内高层次人才1500名,引进技能人才60万人、高技能人才49万人、在职人才50万人。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在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试点开展职称自主评价机制,完善创新型人才职称评定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师制度,提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此外,将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开展外籍、台港澳籍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深就业试点工作,试点外国人及外国专家在深就业分类管理,提供差异化的管理和服务。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工作许可、入境居留办理程序。
探索社保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社保服务渠道。深化与社会机构合作,实现参保人在全市多网点办理社保业务,并可通过商业银行、商业保险机构等办理社保资金结算。委托商业保险机构代办我市医疗保险异地转诊的报销业务。委托商业银行代办少儿医保参保和个人缴费业务。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保现金报销、异地就医审核等业务。
医保方面,将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优化支付平台,推进医疗支付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探索建立医保谈判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结余奖励机制、付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等;试点实施按病种(DRGS)付费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