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3个多月超300名高校独董离职

  • 发布时间:2016-02-22 14:32:39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商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继官员独董集体辞职后,在上市公司独董中占比极高的高校独董,也开启了密集的离职潮。春节前后,几十家上市公司接连发布公告,宣布公司高校系独董辞职。短短3个多月,已有超过300名高校独董集中离职。

  自2001年A股实施独立董事制度以来,从北大、清华到普通地方高校,数以千计的高校人员先后走上上市公司独董岗位。其中既有院士、校长、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也有普通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他们少则兼任一两家独董,多的达五六家,年收入高的超百万元。然而,高校独董乱象也随之而来。上个月4家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公告,披露公司独立董事宋常因涉嫌内幕交易、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宋常是人民大学教授,曾被媒体封为“最忙独董”,他曾先后担任过10家以上上市公司的独董,仅2014年一年,宋常就同时担任5家上市公司独董,达到了证监会的规定上限。此外,他还曾出任多家券商的独董。

  梳理近几年的新闻不难发现,高校独董热潮的起落和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推进紧密相关。2013年10月,中组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官员独董”受到清理整治,于是聘请“高校独董”成为上市公司的时髦之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A股上市公司中共设置了独董职位近9000个,其中有近1/3是由高校在任或曾任教授兼任的。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分析称,从高校系统来看,有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利用权力影响力担任上市公司独董,在任职期间并没有履行独董的职责和义务。同时,由于社会兼职影响工作。其实,切断独董最重要的是生怕领导干部利用权力影响进行利益输送。有一些企业请高校领导干部担任独董,是看中他手中的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希望抬高企业的声誉,这给腐败留下了操作空间。

  庄德水指出,“高校独董”密集辞职正是当前加强监督执纪的体现。这次是专项检查,教育部动真格,用问责方式层层传导压力,谁违反规定兼职取酬,都要受到相应惩处。不仅受到免职或撤职处分,更重要的是还要受到相应的党纪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组部的《意见》还是教育部的《通知》,着重整治的都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群体,对于没有行政职务的普通教师并没有作出规定,所以在这一轮请辞潮中以高校的领导干部为主,一些普通教师辞去独董职务也是出于对未来行政晋升等因素的考虑。 综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