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产品到做品牌 从抓产业到抓特色“荆州味道“领跑荆楚精品农业
- 发布时间:2016-02-03 08:09: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曲洪湖水,唱出了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富庶和美丽。地处湖北省中南部的荆州,是江汉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生态和环境优势转化为农业竞争优势,是荆州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按照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喝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的总体要求,荆州人把目光瞄准了农产品加工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荆州精品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表示,打造农业公共品牌“荆州味道”,实施精品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是荆州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途径。
坚持消费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广“荆州味道”,好山好水好文化是强力支撑,但归根结底是要瞄准市场需求,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加快“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优化和转变,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优质农业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作为千年名城,荆州市是湖北甚至全国名副其实的“米袋子”和“鱼篓子”,然而长期以来,荆州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不强,农民增收困难,钱包鼓不起来,消费潜力自然就无法发挥。
为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荆州市在2015年提出了“荆州精品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指出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统一的农业公共品牌——“荆州味道”,通过公共品牌将荆州特色农产品(包括鲜活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聚集打包一起走向市场。荆州市市长杨智表示,“让‘荆州味道’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让‘荆州味道’香飘万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
荆州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发展“荆州味道”,荆州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毋庸置疑。荆州人选择了三国名将关羽和一只锄头,作为“荆州味道”标识的主要元素。可以说,“荆州味道”不仅是个公共品牌,更是荆州市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杨智表示,要将荆州的历史文化、青山绿水与农业品牌建设融合在一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
在江陵县三湖管理区,有五千余亩与众不同的水稻——这是由荆州市龙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管理的富硒红稻。公司董事长陈孝龙向记者介绍,富硒红米是特种稻米的一种,素有“米中极品”之称,民间又称为“药谷”。
富硒红稻是好东西,但如何让全国消费者接受呢?从市场营销角度讲,有了好产品,如何将其成功推向市场是个令广大农业工作者挠头的大问题。
楚文化发祥地和中心区域,中外闻名的三国古战场,是荆州市最亮的名片。能不能利用好这张免费的名片呢?陈孝龙灵光乍现,干脆将自家水稻品牌命名为“楚娃”,既突出了地域特征,又亲切好记。随后又加入“荆州味道”免费共享精品农产品产销体系,“楚娃”牌富硒红米甫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洪湖水域面积达到811平方公里,其中莲藕年产12万吨以上,莲子1万吨以上。“亭亭荷花映日艳,洪湖藕带嫩脆甜”,诗句虽然很美,但洪湖地区的莲藕长期以来却卖不上价,种植户积极性并不高。如何把洪湖莲藕莲子这种地方特色产品卖出名堂呢?
2012年洪湖市华贵食品有限公司在洪湖市投产,旗下的“洪湖渔家”泡藕带是其龙头产品,既保留了藕带的自然特色,又采用了现代化的灭菌、保鲜技术,解决了藕带不易保存的难题。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为开发特色系列水产加工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华贵产品足以代表“荆州味道”。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大佐开玩笑说,现在洪湖的市民都在抱怨,由于华贵公司的投产,再也吃不到便宜的藕带了。
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特产,能不能通过精品农产品提升计划,将真正的“荆州味道”推向湖北、推向全国呢?荆州鱼糕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答案。
荆沙地区有句老话叫“无糕不成席”,这里的“糕”,指的就是荆楚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鱼糕,据说乾隆尝过荆州鱼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湖北兴兴食品有限公司投产十余年,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鱼糕生产企业。经过研发改进,传统鱼糕摇身变为适合大众人群食用的休闲食品。
“洪湖藕带和荆州鱼糕走出了荆州。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领略到了‘荆州味道’。”荆州市农办主任、农业局局长黄君表示,“荆州味道”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农副产品,更是传递荆州文化、历史的使者,让荆州为更多人所熟知。
创新品牌机制引导市场配置资源——
体制机制创新是“荆州味道”发展的动力源泉,荆州市坚定认为公共品牌建设必须实行政府主导,为了避免出现行政资源的浪费,成立荆州市精品农产品产销协会,打造荆州精品农产品产销共同体,同时引进市场主体做政府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
“明天晚上,武汉天河机场、武汉三镇火车站、汉宜高铁沿线火车站、武汉市区2000多个电子阅报栏将全部都上‘荆州味道’广告牌,我们的品牌推广工作已经走上正轨了!”刚握住记者的手,湖北金荆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尹玉刚就按捺不住兴奋,马上给记者介绍起“荆州味道”的推广进度。
“荆州味道”是一个公共品牌,为了避免出现“公地悲剧”的发生,荆州市坚定认为公共品牌建设必须实行政府主导,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行政资源的浪费,成立了荆州市精品农产品产销协会,制定优惠政策予以引导扶持。为了调动各环节市场主体积极性,引进湖北金荆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荆州味道”品牌推广宣传与运营、精品农产品产销链整合和公共销售平台网络打造等工作。
公安县葡萄产业的发展颇具代表性。吸取其他地域性知名农产品出现“公地悲剧”的教训,公安县从一开始就注重公安葡萄品牌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该县成立葡萄产业协会,申报公安葡萄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晶凉田”商标作为优质公安葡萄公共品牌,同时制订了使用该品牌的准入标准,对外则鼓励产业龙头企业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运用其湖北省著名商标“荆秋缘”、所获有机认证及绿色食品认证,打造高端精品葡萄专用品牌,并叠加使用“荆州味道”公共商标。
“以前是我们出去跑市场,现在是大家到我们这儿排队买葡萄,荆秋缘一上市早早地就被一抢而空。”谈起2015年的葡萄销售,荆州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勇喜不自禁。公安葡萄在2015年品牌营销经验受到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等领导高度认可,李新华专门做出批示,要求全市把此经验作为品牌农业发展样板和成功典型组织学习推广。
“荆州味道”其实是一个认证,相当于一个“母商标”,尹玉刚表示,企业依然保有自己的商标,在“母子商标”结构中,以“证明商标”形式注册的“母商标”,为企业开拓市场鸣锣开道;而以“企业商标”形式注册的“子商标”,是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信誉等方面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反过来推动“母品牌”成长。
洪湖大闸蟹因为无人认真打造市场品牌,长期被其他知名品牌高价贴牌销售已经广泛见诸报道,这让荆州人痛心不已。为了打出荆州人自己的大闸蟹品牌,尹玉刚联系相关公司注册了“洪湖堤内”商标,加入“荆州味道”的精品计划,他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荆州农业从业人员只追求产量和质量、不做品牌的传统“第一产业”思想,打造属于荆州人的“荆州味道”。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化的运作,如今产自荆州洪湖的大闸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在机场、火车站、高档酒店到处可见,洪湖大闸蟹开始为更多的消费者所知。洪湖堤内品牌大闸蟹在2015年年底荆州市“荆州好渔”评选市民投票中遥遥领先。
同样,荆州再生稻产量全国领先,作为收割最晚的水稻品种,再生稻生长过程完全不需要田间管理,无需打药施肥,堪称生态米健康米,但整米率较低所以售价较贵,一直缺乏企业进行品牌经营。金荆农公司打造壹河壹湾品牌再生米、古泥米,成功进入连锁国际学校枫叶国际和万达嘉华酒店采购渠道,走出了一条新路。
荆州市委农办副主任刘大圣对记者表示,荆州市精品农产品产销协会将会把荆州的中国农业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湖北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以及“三品一标”的农业品牌纳入进来,同时积极鼓励生产区域特色生态农产品的中小企业使用“荆州味道”标识,通过公共品牌将荆州特色农产品聚集打包,一起走向市场,让“荆州味道”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让“荆州味道”香飘万家。
推进三产融合强化龙头企业带动——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
如何提高基础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如何改变农产品没有知名品牌的落后局面?如何改变用工难,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如何构建以种养为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生态链?
一连串的问题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必须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荆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李雄文认为:“农业的竞争,农产品的竞争,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要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建全产业链条,如果没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无从抓起,‘荆州味道’也很难落实,农业转型升级将会成为空谈。”
“补齐现代农业短板,为‘壮腰工程’夯实基础。”黄君表示,“要在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延伸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精品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完善农产品流通、销售、品牌建设,让农民在全产业链条推进中享受不同环节的收益。”
事实上,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荆州有着良好的轻工业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以荆州市沙市区为例,沙市曾是百年商埠口岸城市,商贸业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古就是“三楚名镇”,生产出活力28洗衣粉、鸳鸯牌床单、荆江牌热水瓶、沙松冰箱等国内外闻名的产品,被誉为全国轻工业明星城市。在近代,荆州市沙市区由于在物流及商业上的地位,在《马关条约》中与重庆、苏州、杭州一道被辟为通商口岸,最多时曾有8个国家在这里设过领事馆。
落实分解目标任务,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加工业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的重要任务;从融资到项目,从技术到信息,荆州市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做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已经停产数年的“皇冠”豆瓣酱,荆州市政府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对公司结构进行了调整,不到3年,“皇冠”牌系列调味品已经占据了荆州市调味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公司被认定为“荆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老品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绵延百年的“荆州味道”得以延续。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监利县,通过福娃、华田、恒泰等龙头企业的带动,粮食产业这一块基本上就带活了。在洪湖市,有德炎水产、华贵水产、宏业水产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水产、水生蔬菜就带活了。沙市区有小胡鸭、宇祥、峪口禽业,家禽产业活了。松滋有白云边酒业,整个财政都带活了。
有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打了出来,基础产业活了,产业链更完善了,老百姓卖难买难的怪圈消失了,农民收入增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荆州市农业局党组副书记王勇表示,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渗透到传统农业中,这给我们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带来倍增效应。
数据是历史最诚实的记录者。
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做产品到做品牌,从抓产业到抓特色,“荆州味道”让荆州农产品加工业在湖北乃至全国脱颖而出。一个个品牌翘楚,又拉动、壮大了一个个农业基础产业。多年来,荆州市油菜籽、淡水产品产量全国第一,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合作联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均是全省第一。“荆州味道”通过打造免费共享的精品农产品产销共同体,将带动帮助更多精品农产品种养加工者成功创立精品农产品品牌,实现与其高成本良心种养与加工相匹配的市场收益,从而鼓励良心生产,改善农产品供应侧,走出一条靠市场解决根本问题与长远问题的坦途。
农产品加工业代表了农业大市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已成为荆州市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有力地支撑了荆州市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五化同步”发展,为其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