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澄明幽远 心明朗照如如
- 发布时间:2016-02-01 22:31:08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曾在香港书画展上结识赵阳先生,那次他的书法在港澳引起反响。日前,在北京,他的书斋,采访了他。
登门拜访赵阳先生,来到门前,一簇翠竹景致映入眼帘,真乃贤士修竹清风自来,进入工作室内,素洁而雅致,陈设得当,客厅正中悬挂着他的书法作品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古朴耐看,形意相溶,端详之间,令人心觉顿生。交谈间,赵先生言语随和,大繁化简,点滴之间,可一窥其博学深厚,同时他又世事通达,追根溯源之后,对传统文化主动承接和当下时代的积极融合,使得他在漫漫的上下求索之路上,大道自然,践行而得智。
希求笃行情致笔苍
赵阳先生自幼酷爱习作硬笔、手指书法和文学艺术,三十多年潜心于书法真谛。从“欧、颜、赵、柳”中感悟大家所长,博众家之书,风格创新,书法凝重稳健而俊逸洒脱。他在自我的发展思维理论中,深入去挖掘学习,不断充实,探索书学界大家风范。赵阳先生对文化进行追根溯源的归返,对知识涤荡,进而体验万物,通于书法,从而在书法艺术中寻觅到一方怡然境地。
赵阳先生从部队转入地方后,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运筹帷幄,历练世事,圆融守真。常高朋满座,不断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对书法艺术的孜孜探索和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凝结,使其作品深受欢迎,被国内外友人珍藏。
治学严谨文意突出
赵阳治学严谨,文意突出,参军入伍后,在部队做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墙报书写和设计,字体从黑体、楷书、到隶书均有涉猎,后来又进行过手书的研习,用大拇指和食指进行创作,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为步入书法艺术殿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他拜启功老先生为师,在老师的指点下临摹历代大家作品。启功嘱咐赵阳不要一味学自己,多用心些,走出自己的路。赵阳谨记教诲“学高人之师”的教诲,刻苦钻研练习。
到北京工作后,他接触书法大家的机会比较多,渐有感悟,笔墨之间有了顿悟。参加笔会、交流中,凡他人精妙之笔,赵阳都细细体会,深入钻研。对字体笔画的感觉,用笔的结构,他都潜心专注,临池不辍。他遍临颜、柳、欧、赵四体,因此他的行书笔走龙蛇,疾涩互动,运笔有翰逸神飞之势,深得其精华又有顿挫之功,与自己的个性合而为一,自成一体,不乏雄浑,颇见颜真卿书法的意味。
2000年,赵阳先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笔墨苍劲而雅致,落笔如飞。他苦研博学、融合贯通、渐显赵阳书法之魄。赵阳的小楷作品从《登岳阳楼》到《离骚》,从内容到形式,都散发出了强烈的文人气息,数百字乃至上千字的作品,成竹在胸,意前笔后一气呵成。看赵阳先生的草书,可以感受到他运笔的轻重缓急,往返行驻所要抒发的丰富情感。曾经的戎马生涯,铸就了他英豪威武,宽厚坚韧的气质。
刘勰《文心雕龙》中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艺术家只有情与气相生相伴,作品才能风骨传神。在赵阳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这种情怀。
大道自然通予万象
滴水穿石,滴水显乾坤,天地人间而行说不一,既是天地就符合自然规律,乃容其大。
纵观赵阳书法作品,有古朴典雅的追溯之感,无论从哪个角度,首先映入眼帘是形、是透、是润、是潇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拜启老先生之后三十多年里,他博览众家之长,墨痕间印上了深深的诸家烙印,从书法的根本风格上,运用书法润习的本身,从大、小、行、篆、楷、魏,隶中更大参透一个书家所呈现的锐气、潇洒、活力、委婉细腻,字里行间楷由魏行、丰腴多姿、俊逸悠然,结构上的洒脱舒展,用笔使之灵秀顿现。
自古书法,完成了文化的传递、启示、给予、哺人的功效,字形的变化记录着文化发展的历程。赵阳先生诚挚地进行着书法艺术传承,又在结构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章法,运用笔锋上的粗细大小,雕琢诸形。
观赵阳先生的新作,为八尺的巨作。赵阳先生从“中国梦”的韵笔上恰如音律彰显魅力,豁达酣笔,抒情大气豪放,手心合一,在字体的把握、掌控上,挥毫正气,充分显示了正能量。该书法作品题记为:坚定信念,增强信心,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中国,大中华,民族结,中国心,华夏儿女振精神,十亿同怀中国梦。表达出一个书法家对中国梦的领悟和振兴民族文化的豪情。在2014年5月底北京国际京交会,赵阳先生这幅书法佳作“中国梦”获得了艺术成就奖。
即将出版的《赵阳书法艺术》一书,表达了艺术与文化的结合点,以“中国梦”为主导,揭示了书法艺术“真水无香”的感慨。不同时期的书法排列运用,展示书家精髓,更为艺术魅力的象征。阅看每幅书法呈上的主题,每幅所表达的主体和意义,更有赏心悦目之新。赵阳书法的提高和创新,使全书呈现出“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波”的艺术境界。他赋写的江城子、青玉案、西江月、破阵子等词,充分表达了一个书法家在文化凝重的前提下抒发的真情写实,也是古典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精妙结合。
赵阳先生认为:书法是传统的文明之精华,离开传统书法是立不住的。书法有个性美,但更重要的是表现传统的共性美,个性美与共性美之统一,正是集个性与共性一体的健康书法。要传承正道,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精粹,也是赵阳先生潜行的艺术真谛。
月印万川处处皆圆
赵阳先生饱读诗书,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主动承接的使命感。唐诗宋词、《楚辞》、《康熙字典》,都是他案头的常备书籍,赵阳先生觉得见字如见人,字为意之形,两者相融,方为上,不光文章要写得好,字也要写得好。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直在新闻单位工作了许多年,从记者到编辑,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了300篇新闻稿,还著有60多万字的小说。并在古体诗词歌赋的写作上颇有建树。
浓情蘸墨直抒情怀
赵阳发表了20多万字的散文和散文诗,这些诗意流露着他那饱蘸浓墨的笔端,抒发着作者的情怀。赵阳先生的诗词创作,从散文诗到古体诗词都有涉猎。在词牌创作中,文字的魅力使人赞叹不已,对书法创作有了更深的感悟。
赵先生落笔有力铿锵而飞扬流畅,两千多字的离骚一气呵成。千古流传的佳句书写中,带给后人更深的启示,这幅长卷的心作,确下了不少功夫形成,也可一览大手笔之妙!《岳阳楼记》的行书中更是展现字形的俊美飘逸,滋润流畅结合形成的个性,使之增辉!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感受文化,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扬出去,遵循大道万象,在笔墨间印记更深的内心启示。
赵阳先生对于文化的探索孜孜不倦,以下所著的文字为其点滴: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从“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在中国书法与汉字的书写艺术里视角,审美的角度和审美的心理发展上都受《周易》思想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书法的变化,从章法与点画上,时出很多新意,书法章法的点画,要求从初级阶段到风格韵律有不同的特征,带动着思维文化主题,华美而端庄,浑厚清丽的风格变化。书写上的长短用笔线条,是变幻无穷的。汉字的发展根本上带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汉字书写过程中,带动整个中国各门类艺术的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根本是象、具体微细的生动造型展示,表达出各个意象,是中国悠久文化与书法的核心范畴。而象形是汉字的基本规则。《周礼保氏》从谈到造字之法,如象形、象事、象音、象声;而以象形成根本。最初的象形字只是个象个别物体,以后发展为复合体系。挂象是《易》象的基本,是“观物取象”、“法象万物”的结果。
东汉的书法家蔡邕所著的《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亏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明,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矢。”中国源源不断文化形成易学的主体结构,汉字演绎至今有着相同的,因前人之根本上传承,一系列顺序相承的发展产物。西晋书法家索靖《草书势》所说:“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缪,或往或还,类婀娜以赢赢,欻奋而桓桓。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窊窿扬其波。芝草蒲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古人在制定书法的标准和欣赏上概括其多,为此书法艺术更多的体现是自己对万物自然的感悟,融入天地大情,万物之大意。有了万象在胸,提笔的“情意”交融,万物皆备自己,人、书、象所形成的艺术高境界,历代以来,每个书法家的意境追求的大象自然生生不息,也是我们今天所追随的历史渊源。继东汉的大学者崔瑗曾作《草书势》,谈到的草书之美:“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兀若竦峙,曾兽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凌邃惴慄,或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余蜒纠结。”
意象思维象形书法
以《周易》的意象思维与书法艺术,意象思维方式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基本面貌,对书法的影响唯其一小部分。从概况综合自然物象所形成的象形文字,它最大优势在于它无限延展性和丰富的想象性。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意象,由一个意象延伸出无数个意象:如三个以上至数十个上百个汉字连缀在一起,就可以组织成一个庞大的意象群,生动而活泼,充满不确定性,无法表达精确的科学概念,却充满了诗意,充满着想象,味之不尽,挹不之绝。因而,由象形成文字的载体汉语,从思维方式全是诗性的所产生乃至发展,正是中华文明的童年。在当时,先人们还远没有后者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思辩能力,并没有割断人与自然的脐带。在他们眼中,自然万物都有着酣畅而生动的生命,自然与人类息息相通。在那个时代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道德家及国家的主要决策者,他们在发展文字的主要原动力是为决策而实行的占卜,而占卜是人类试图把握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第一步尝试。汉字的创造期,它体现在甲骨及陶器上,承载是神意的启示,创造的初期发展是先人的原始的思维产物,也包含了先人们原始过度,到不自觉审美意识,充满神秘色彩。使汉字本身有了超脱于自身之外的符号功能,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客观基础的存在。
从这段文字中,能一窥赵阳先生对书法艺术不懈探索的执著和深入。从结绳记事到文字产生,开启人类文化书法艺术文明之精髓,书法已超越文字之本身,而这一过程中,人与笔、意与神、创作者主体的意蕴日渐明显,书法也逐渐成为一个人性灵的体现。
在澄明和洒落之间,赵阳先生挥毫纸墨,笔墨间尽显豪情万丈!
赵阳,别署赵洋,字墨德轩,号巴山人。著名书法家,中国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赵阳先生悟德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夏书法艺术研究理事,中国新闻监督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副秘书长,中国新闻监督网常务副总编,资深媒体人,电视策划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