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亲情陪伴是最好的爱

  • 发布时间:2016-01-26 08:29:5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朱海洋

  去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杰锋,跨出了人生“大胆”的第一步,借一些,贷一些,连同一家子的积蓄,投入了100多万元将家中旧屋改造成一间民宿,开始了自己创业。而这对他们三口小家来说,意义也非同凡响,因为几年来聚少离多的漂泊日子,终于正式宣告结束。

  自妻子陈娟丽生产后,为了给儿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夫妻俩选择分居两地,由妻子在娘家照顾小孩,徐杰锋则继续在外务工,只能趁节假日回家陪伴妻儿。工作忙时,甚至几周都见不到一面。每次听到呀呀学语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啼哭,吵囔着要爸爸,徐杰锋心中满是愧疚与想念,但要养家糊口,又无可奈何。

  徐杰锋与妻子同属太公堂村凌村坞人,这里位于浙江杭州近郊余杭区最西北,群山环绕,景色宜人,但也因为地处偏僻,条件十分落后,曾是余杭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一直以来,为了谋生,当地许多农民只得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幼病残。

  徐杰锋自19岁中专毕业后,就随同父母外出打拼,尽管并未走远,都在余杭区内,但因常换工作,十年内举家搬迁四次。即使成家后,一家人也挤在狭小的出租屋内,老家宽敞的房子却一直闲置。

  一年辛苦到头,徐杰锋的收入却并未见长,加上开销大,夫妻俩生活常入不敷出,不济时还要“啃老”。作为男人,徐杰锋自然心有不甘,想趁年轻搏一搏,同时他也渴望回到妻儿身边,陪伴着儿子成长。只是回乡能做啥,徐杰锋毫无头绪,直到民宿的想法在脑海里蹦出。

  事实上做民宿,凌村坞有先天优势。这里生态优美,随着农村环境的改造,以及周边山沟沟景区的开发,2010年前后,凌村坞人气渐旺,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纷纷回家办农家乐,这几乎改变了小村命运,濒临消亡的村庄逐渐恢复生机。

  徐杰锋并未搭上第一班车,但他发现,面对日益多元化的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农家乐已无法适应发展要求,在亟需转型升级的现实状况下,主打特色的民宿将是第二个“风口”。而如今,凌村坞已小有名气,客源自然不成问题。

  开民宿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同意。春节一过,徐杰锋就忙着到处取经,从风格设计到材料选购,甚至搬砖提货,他都事必躬亲。三层小楼背靠竹林,装修风格和主材也以竹为主题,徐杰锋因此为小店取名“阅竹山居”。

  去年十月,小店隆重开业,一家人也随之入住新居。现在小店由夫妻两人打理,徐杰锋每天负责接送儿子上下学,偶尔空时,还会为妻儿精心准备早餐。这种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感,让他无比满足。

  “以前爸爸在外面上班,回来一天就要走。现在回家后,天天看得到,接我上下学,陪我吃饭、睡觉、玩游戏。”虚岁4岁的儿子徐拓泽虽还懵懂,但一年间,性格明显开朗不少。21日,杭州下起了新年第一场雪。雪地里,父子俩尽情地玩耍着,画面温馨。

  记者手记

  有一些孤单寂寞,我们可能难以理解,特别是那些留在农村的孩子,除了物质之外,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徐杰锋幸福的“2015故事”,在寒冷的冬天里,给了我们许多温暖。回乡创业,对徐杰锋来说,不仅仅是事业与梦想的再度起航,也让他终于回归到亲情的港湾里,陪伴着儿子一同成长。

  随着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正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地开花,回乡创业从事农家乐、民宿等不失为一种新选择。对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来说,不妨多关注家乡动态,或许能回乡开启一段新征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