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民宿”点亮乡村经营——来自浙江杭州的实践

  • 发布时间:2016-01-25 09:28: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乡村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但面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日益边缘化的乡村,如何培育产业,形成内生动力,让乡村恢复生机,成为人们“梦想的天堂”,是当代中国必须完成的答卷。

  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让这一历史责任更趋沉重:在巨额投入中,虽然乡村面貌一新,但如果不能形成自我发展的造血机制,那么,原有的建设成果可能付诸东流,所作的努力可能前功尽弃。

  人们在实践、在探索:如何通过产业的培育实施突破,将集聚在城市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更多地导入乡村,形成新的市场主体,在经营服务中,让乡村重现生机、重现辉煌。

  最近,记者在浙江杭州采访发现,该市通过发展民宿产业,点燃了乡村经营的火炬,照亮沉寂已久的乡村。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农业文创、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遍地开花,乡村发展让人感到前途无量。

  在“农家乐”基础上进行提升

  杭州的发展,经历了“经营城市”和“经营乡村”两个时代。一些人尽管对杭州“经营城市”提出过批评和质疑,但毋庸争辩的是,“经营城市”为“经营乡村”积累下雄厚的财力。

  2010年始,杭州的发展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统筹发展的举措,如“区县协作”、“两区一基地”建设、“三江两岸”综合整治、美丽镇村创建等。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的推动下,昔日默默无闻、被人忽视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有历史建筑和人文故事;公交车通到每一个村口,村里的环境整洁又漂亮,生活垃圾全部统一处理,生活污水全部截污纳管。一句话,城里有的,农村基本不差;城里没有的,农村基本都有。

  如何发挥农村优势,将其培育成为一种产业,并且依托这一产业,实施乡村经营的全面突破?这一产业必须切口小、易成型,而且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经过多年观察研究,杭州将目光聚焦“民宿”!

  杭州是农家乐发源地之一,全市登记在册的农家乐旅游村就有124个,农家乐旅游点366个,农家乐经营户2596户。一年的经营额在30亿元左右。但因为档次、品位、服务上有所局限,经营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吃饭、打牌、钓鱼”老三样,因此尽管领一时风骚,但如果不加以转型提升,完全有可能被消费者抛弃。而“民宿”则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经营,重点满足消费者住宿的需求。

  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最为快速,对乡村休闲旅游的需求也最为旺盛。“我们年轻时到杭州求学,在这个城市工作了几十年,尽管从心底里喜欢西湖山水,但周末也只是在家里看看书、练练字。到农村就大不一样了,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呼吸点新鲜空气,吃点土菜、喝点土酒,还可以种种菜、拔拔萝卜,想干啥都行。”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国钦的描述颇具代表性。

  “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今后发展的后劲不在城市,而在乡村。要把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关键点、突破口来打造。”杭州市副市长戚哮虎认为,消费者有需求、农民有收入、城市可以缓解压力,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而且,民宿发展利于将城市的注意力吸引到乡村,聚集人气,实施乡村经营的全面突破。

  实际上,每到周末,出城道路上异乎寻常的拥堵,早已用事实在呼唤民宿时代的到来。

  乡村生活,生命的驿站

  2015年9月17日,杭州市淳安县召开民宿业发展推进会,所辖23个乡镇以及重点民宿村的干部浩浩荡荡来到宋村乡“云里雾里”民宿客栈参观。

  客栈老板宋小春是本地人,到杭州创业多年,事业有成。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让他看到了市场机会,也打动了他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他租用了千岛湖边依山傍水、但荒废多年的民居,用自己10多年来从事品牌设计的经验重新进行装修设计,并命名为“云里雾里客栈”。

  参观者看到,客栈有24个房间,共600多平方米,风格既不奢华,也不土气,却处处体现出创意。装修所用的材料不是常见的水泥、玻璃,而是“三改一拆”中废弃的旧门窗。室内设计则分为亲子风格、超人风格、温馨风格、怀旧风格,供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选择。现在,每到周末,宋小春就会带着家人来此度假。他觉得,只有回到这里,灵魂才能找到最后的归属。

  “乡村是人类社会的童年。不管你出身在城市还是农村,对乡村生活的依恋和向往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但让宋小春遗憾的是,每逢周末,因为生意火爆,自己这个做老板的反而常常被挡在门外。

  和宋小春一样,到乡村寻找归属的人,在杭州绝非凤毛麟角,而是相当普遍。

  杭州市余杭区菩提谷的主人宋震华,14岁开始做木匠,后来从事建筑防水行业一直至今。他喜欢按照电子地图的指引周游乡村。无意间来到太公堂村后,一下子为其偏僻和静谧所吸引,于是租用民房建成菩提谷乡村度假酒店。

  酒店依山傍水,外观朴素,内饰高雅。房间一共只有4个,但却配有阳光餐厅、禅茶室、抚琴台、院落餐厅等,既放松又休闲。

  酒店一开业,没做任何推广,房间就预订一空。信心满满的宋震华再接再厉,又租用了窑头山空心村。该村海拔600米处,共有20余栋老房子,和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宋老板估计要投入一亿元进行改造。“民宿投资回收很快,估计只要三年左右。”

  “两宋”是杭州蜂拥投资民宿的代表。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工商资本进入民宿产业呈井喷状态。这些投资者有许多共同特点,如文化程度比较高、大多出身乡村、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等。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一般是文化出版、艺术设计。生活中对物质要求不高,但在精神上追求个性和价值,比较讲究生活品位。

  民宿作为他们倾心打造的一个产品,共同特点也十分明显。首先它们都位于山清水秀的乡村,空气清新、交通方便,但又十分宁静,能够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其次都是租用民房、废弃校舍、旧礼堂等改建,是对农村闲置资产的“盘活”;第三不作大拆大建,而是用创意“起死回生”,装修上主题突出,个性化、差异化特征十分明显;第四是不事张扬、不做营销,大多在网络上进行预订。

  记者参加了杭州市农办举办的一次民宿项目评审会。一个个民宿,只要一听命名,就令人心旷神怡。如隐居西湖、春暖花开、漫居、闲庭、千里客、又一邨、云相见等等,再一看文艺范浓重的个性化装修,恨不得立马前往体验一番。在这里,乡村和文艺的不期而遇,可以让所有的消费者远离城市的坚硬与喧嚣,寻找到心灵的闲适与宁静。一个消费者告别“云里雾里客栈”时留言:这是一个离现实最远、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创意和人才进入乡村

  民宿经济的勃兴,不仅在经济下行的特殊时期,让具有乡村情怀的有识之士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以乡村为背景的多元消费,让消费能力的释放成为可能,更为可贵的是,创意和人才开始进入乡村,农民实现了新的增收。

  市农办经济发展处处长章国甫告诉记者,农民的增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农民出租闲置住房的收入,早先,农房一文不名,而现在则奇货可居,一栋农房的年租金,一般在2万-3万元之间,最高的超过10万元;二是服务收入,农民不必抛家舍业外出打工,可在民宿中就近就业,年收入跟城里打工不相上下;三是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以前许多农产品滞销烂在田里,现在消费者亲眼看到生态环保后,根本不讨价还价,往往销售一空。

  正是基于增收作用显著,2014年,杭州颁布了发展民宿的政策意见,从2015年起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作为奖补。下属各县市区不甘落后,出台政策措施,把民宿作为乡村经营的突破口进行攻坚。许多乡镇、街道还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品牌定位、网络传播,吸引了大量客人前来休闲观光。

  桐庐是杭州市第一个出台民宿专项政策的县市,从201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打造民宿。2014年底,已经发展到300户、3000张床位的民宿规模。每户民宿月收入2.4万元,年收入30万元左右。在此基础上,今年,桐庐推出2000多套农村闲置房进行招商,预计总投资在13亿元。目前已经成功招商30多个民宿项目。

  芦茨是桐庐的一个乡村,2012年,开始打造全省首个慢生活体验区后,对垃圾、水源进行了整治,使得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好转,还在杭州市第一个申报了全域可游泳河。

  依托特色山水资源,芦茨吸引知名音乐人创建了“悦延居”等民宿,并很快带动了国华驿站、山韵农庄、飞龙山庄、画中阁等项目落户。目前,还有绿芦驿、芦茨壹号度假公寓正在装修之中。

  这些民宿完全改变了农家乐“洋不洋土不土”的风格,就地取材,以木质、竹质、溪滩卵石等材质装饰美化庭院屋舍,让一个江南的小乡村呈现出无穷的韵味。加上邻近多个旅游景点,游客可以住民宿、逛景点、登山戏水,不亦乐乎。真乃心灵的“大补药”。

  芦茨村新增民宿35家,截至目前,芦茨村已有民宿103家,总床位达到2610张,接待游客42.5万人,旅游经营总收入近4000万元。

  芦茨村成立了物业公司,对村里的游船、帐篷、小木屋等进行规范化招投标和专人管理;对民宿经营户开展烹饪、接待等系列培训,并将慢生活理念元素融入民宿标识牌制作中,大大提升了芦茨民宿的外在形象和品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