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2016年春运“双降”背后有故事

  • 发布时间:2016-01-21 07:29:31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梁建刚

  2016春运将至。本周日,1月24日启幕,3月3日结束。

  中国特色的春运,到底是个什么“运”?形象而言,就是40天时间里,相当于全球1/3的人口,“运”两次。今年春运,全国旅客预计超过29.1亿人次。

  春运如“流”,一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维系着中国民族“团圆”的主题情怀,考验着整个国家的交通路网和服务体系的完善,只有每一个环节安全有序,才能保障百姓出行的安全有序,确保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祥和。

  春运如“镜”,折射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任何点滴变化,牵扯出整个社会的一系列改变。

  市春运办在“2016年全市春运工作准备会议”上透露,今年春运期间全市省际旅客运输总量将持续增长并突破4000万人次,达4024万人次,同比增长4.9%。

  不过,记者特别关注到了一组数字,在今年上海铁路团体票销售中,在沪企业及散团的团体订票数量下降近50%,预订票总数降低近20%。

  这组企业端的“双降”有何意味?记者在火车站、在企业展开调查,果然发现了这背后更深刻的变化。

  在偌大的上海火车站候车室,到处都是年轻的脸庞,90后已然成为“春运流”的主力

  拖着行李箱,穿着皮夹克,脚上靴子锃亮……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室遇到小周和他的老乡时,记者看见这3个年轻人都插着耳机,正醉心于手机游戏。

  “我们几个都在青浦的电子厂上班,今年厂里效益一般,最近活不多,所以就商量一起早点回家过年。”对记者的询问,小周很乐意聊聊天,“我1994年的呀,来上海快三年了。”他又用手一指身旁一个瘦瘦的男孩,“他最小,1997年的,我们都是90后。”

  这是今年春运中,记者的最强烈感受,在偌大的上海火车站候车室,到处都是年轻的脸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要求社会特别关注这一群体,如今,90后已成为春运主力。相关统计显示,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初次外出年龄越来越小,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2岁,年轻的他们在外漂泊,也带动着春运流的改变。

  “都要回家,都得坐火车,有什么差别?”小周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与80后,甚至父辈们有什么差别,但回家只带两三件行李,人手一部的标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阵势,又显得与过去很不一样。“火车要开将近40个小时,路上需要打发时间,所以提前下载了好几部电影,多看几部就到了。”小周笑着说,“至于行李,现在谁还大包小包、肩挑手提啊,把工资带回去最实惠,其他的就放宿舍了,反正不值钱”。

  今年回家,小周说自己最大的任务是相亲,虽然只有21岁,但在村里已经算是“大龄青年”,同学中有孩子的也不在少数,可小周更希望不要耽搁年后回上海工作。“说实话,在上海也交过女友,但我知道还得回家找。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上海,生活很充实。”小周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憧憬,“我知道几乎不可能,但要是今后能落户在上海就好了,把爸爸妈妈也接到上海来看看。”

  点评

  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在城市中就业或读书的90后群体,数量逐渐超过80后,他们正接过80后手中的“交接棒”,成为下一个5年乃至10年春运的主力军。近日,携程根据预订大数据详细研究了今年春运的旅客属性和客流变化趋势,结果发现,今年90后旅客群体占比为37%,首度超越80后。

  90后群体带给春运的变化前所未有,从回家方式上看,90后群体选择乘火车往返的占比高达76%,速度、舒适度都是90后考量回家方式的重要指标。更值得关注的是,90后通过APP等移动端预订春运往返车票的占比高达83%,是所有年龄群体中比例最高的,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春运大军中90后占比逐年升高,今后春运购票也将更加趋向移动互联网化,团体订票只会越来越少。

  不管怎么样,买票方式多了肯定是好事,至少不用再遭罪

  1月14日清晨6点,上海2016春运第一趟临客列车即将开始检票,陈定付和妻儿、父母一起,早早坐在候车室的最前排。

  坐春运加开的头班车,距离过年还有20多天就提前回家,父亲的说法是“家里事情多”,但陈定付并不太认同,“最主要是抢不到票呀。只能买到哪一趟就坐那一趟了。”陈定付说。

  为什么不凑起来买团体票?“我和我爸都在工地干活,没人提起团体票的事,我老婆在棉纺厂,似乎是有人提过,但大家兴致不高,就放弃了。团体票最主要是可能买不到你想要的票啊,大多数都是硬座,选择余地太小,还不如自己抢票。”陈定付觉得团体票会变少很自然,“不论抢到抢不到,主动权都在自己手上呀。”

  对抢票,父亲老陈反而对前几年的春运售票大卖场记忆犹新,“提前两三天就得来排队,要是排不到前三名,回成都的票就肯定没戏,所以得提前把车次、买几张票写到纸上,第一时间递进去……”如今车票都到了网上,儿子成了买票主力,老陈一边摇头,“啥子网速,现在年轻人搞的看不懂了。”不过,他也承认,至少不用裹着被子在寒风中连夜等待,“时代不一样喽”。

  今年春节,陈定付早早查好攻略,和妻子一起下载了最新的抢票软件,电脑、手机一直开着,天天等票,“那几天,只要手机一响就拿起来看,可惜我的手机网速太慢,好几次看到票了就是抢不到。”网上订票不成,电话订票担心话费,正在焦虑时,没想到父亲在奉贤南桥的车票代售点买到了14日的火车票,“之前看新闻说代售点预售期比网上慢好几天,肯定没希望,结果代售点人很少,基本没排队就买到了车票,还真挺意外的。”陈定付说。

  “过了这么多年,只要想回家,最后总能找到办法。”就要检票了,老陈一边收拾行李,一边笑着说,“不管怎么样,买票方式多了肯定是好事,至少不用再遭罪了。”

  点评

  火车票售票方式的不断更新,是近年来春运最大的变化之一。目前,旅客已可以选择五种方式购买火车票:网络购票、电话订票、火车站窗口购票、手机APP客户端购票、自助售票机购票等。尤其是手机APP购票,渐成火车票销售主流。尽管网友对这些软件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有个事实不容驳斥,再没有人会大冷天里坐在上海火车站的地下室熬夜了,这样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实在太纠结。

  技术的进步,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无疑也会影响春运售票方式的变化,这可能是企业团体票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者希望买到更好的日期、更快的车次、更舒服的座位,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到春运,人堆里挤三挤,一年到头的心情也不好了

  在上海做了近10年保姆,钱阿姨感觉今年终于盼出了头:“女儿在上海读大学毕业了,家里又添了辆新车,今年,我们一起开车回家过年。”

  钱阿姨的家在江苏盱眙县,距离上海400多公里,看着并不太远,但前几年回一趟却并不方便,“因为没有火车站,回家一般只有两条路,要么乘长途大巴车,要么坐火车到南京,再转长途车回家。”钱阿姨回忆说,“这两年坐大巴要五六个小时,但已经算快了,过去从上海去的那班车,中途等等停停,等到回到家,至少半天;坐火车再转大巴,时间能快一点,但人又得折腾,要是刚好错过一班长途车,还得等半个小时,时间也不短。”

  这两年高铁多了,钱阿姨基本都会买高铁票直达南京后转车,速度快了可价格也蹭蹭地涨,票也不算好买,“在这家做了这么多年,做出感情了,看着东家的孩子从出生到快上小学了,每年也都是小年夜才往家赶。虽然到南京车多,但这时候的票也难买。”钱阿姨觉得,关键还是不舒服,带着大包小包回家过年还要折腾换车。在上海这么多年,她的衣着打扮都逐渐向上海靠拢,平日也要烫烫头发,穿得时髦些,可一到春运,人堆里挤三挤,一年到头的心情也不好了。

  一年又一年,今年终于“突破”了。“家里新添置了辆轿车,老公说过年前赶到上海,接上我和女儿,一起回家过年了。”这几天,钱阿姨每次说起这些,都会笑,“车也就10万元,关键是舒服呀,一路高速,只要4个多小时就到家了。油费和过路费,算下来差不多500多元,承受得起”。

  点评

  买车,已不算新鲜事,但当高速路网逐渐完善、节日高速免费政策逐渐稳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驾回家,也必然使春运出行方式的结构发生变化。

  高速公路的日均客流是一个证明。2014年,上海高速公路网日均流量为69.2万辆次,到2015年已增长至80.1万辆次,预计2016年春运期间,这一数字将突破92万辆次,每一年的增长都在12%以上,且增幅还在扩大。以这一趋势,自驾回家的运输总量,迟早超越民航,甚至超越铁路也未尝不可,成为中国人春运的主要选择。

  其因,与中国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工业发展息息相关,也与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经济实力增强密不可分。自驾带来的便捷、舒适,与可以自我掌控节奏,不受时间束缚等优势,将是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注重旅途私密化感受的人们分外看重的要素。

  人们踏上回家的旅途,那意味着向家的靠拢

  “过年,年年过,年年几乎一模一样,早就想换一种方式了。”在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袁,一早打定了主意不再通过单位订票回家,“我早就交代爸爸妈妈办好了护照,今年先接他们到上海,再一起出国度假,过一个不一样的新年”。

  小袁这么打算有自己的想法,爸爸妈妈还从没出过国,每年都是自己一家回去,爸妈又要多烧菜、又要走亲戚,累得够呛,自己一家先得操心来回车票,再得惦记给亲戚带什么礼物,钱不少花,路上更折腾。“忙碌一年再回家过年,每次都累得像扒层皮。”小袁说,“再加上这几年年味也淡了许多,家乡的朋友、同学越来越忙,回去连见一面都难,时间长了,觉得回家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小袁于是早早做起了计划,目标最后定在泰国曼谷。“气候舒适,有城市的热闹,也有异域风情,爸妈肯定会喜欢。”小袁算算账更觉得超值,机票提前订,一个人往返不到3000元,住宿则选择时髦的民宿,一整套市中心的宽敞公寓,卧室就有3间,足够全家5个人一起住,每天价格不过600多元人民币,“算下来,和过年回家的花费差不多,比去国内三亚等地性价比更高。”

  来自旅行社的数据表明,今年春节可能成为史上出境游人气最高的“度假黄金周”,全国出境旅游人数有望接近600万人次,大大超越去年国庆节黄金周出游总数。据携程、驴妈妈等在线旅行社目前的预订数据显示,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尤其受到国人喜爱,今年春节期间将接待中国游客同比增长数倍。

  点评

  春节,诠释着“家”对于中国人传统而厚重的意义,全新的过年方式,也在丰富着有关“年”的意义与内涵。

  春节临近,人们踏上回家的旅途,那意味着向家的靠拢,但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乡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家乡未必是在远方,有家人的地方即是家。

  有了这一种想法,出国度假、反向过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也就不难理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家是方向,何处不能为家?团圆是主题,何处不能团圆?让过年更加轻松,让全家人更加舒心,何乐而不为?传统年的内涵,也在这新的潮流中愈加深刻。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变化更令人欣喜,更弥足为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