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企进军海外须重视三大问题

  • 发布时间:2016-01-19 01:00: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劳务输出,并购企业,建设工程……树立了中企的良好形象,也获得不小的收益,最新的案例就有万达以3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海尔54亿美元接收通用电气的白色家电

  这些大手笔交易,无疑显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和进取心,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过去10年,不少中国企业在海外交付了昂贵的学费,有的更因此面临生存危机。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亏损的,归根到底都是中国人的血汗钱。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具体而言,有三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第一, 忽视了外国情况的复杂性。比如,在东南亚某国,中国某电力企业投巨资开发水电工程,但随着当地政局的变化,工程被取消,中国企业蒙受数十亿元损失。这种高风险国家,一般西方企业都避免前往,中国企业则优势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中企只注重跟某个领导人和执政党接触,但这在政党对立的国家,反而容易引发麻烦。一旦政局变化,合同很难得到切实遵行。

  在发达国家,法律相对完备,但对中国企业,则有其他种种隐形壁垒。华为进军美国,甚至并购个小公司都屡遭拒绝;中国企业赴澳大利亚购买农场,也多次被排斥和炒作。这正说明西方对中国企业的防范心态,如果是关乎能源资源类投资,这种有色眼镜更加明显。

  第二, 将国内的劣根性带到了国外。如果说第一点很多是不可抗力,那第二点则暴露出一些中国企业不成熟的一面。比如,在海外,个别中国企业在环境保护、职工安全等问题上缺乏应有的重视,由此成为当事国舆论抨击的对象,随着当地政客的操弄,使中国企业成为众矢之的,有些事件甚至引发激烈对抗造成人员伤亡。

  另外,在海外招投标工程中,一些企业凭借所谓的国外“经验”,以极低价格中标,试图在施工过程中,迫使急于工程完工的业主方追加投资。但国外显然不同于国内,很多低价工程最终成为中国企业赔钱赚吆喝的买卖,甚至将国内的利润用来填补海外投资的巨大窟窿,看了真让人痛心。

  第三, 拍脑袋投资后患无穷。过去几年,大宗商品暴涨,中国也加快了在这些能源资源项目上的投资;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断崖式暴跌,这些投资几乎无一例外遭遇了巨额亏损。这中间有难以避免的经济趋势性问题,但一些中国企业的好大喜功、拍脑袋决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澳大利亚,某中国企业2008年曾出价约14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一矿业公司98.52%的股权。如此大手笔,当时赢得掌声一片。但几年后,各种问题显现:当初并购时,中企认为该矿储藏以赤铁矿、红矿居多,但开发后才发现很多是更次的磁铁矿,提炼成本增加,收益自然下降;而且,中企运矿的港口,则掌握在竞争对手必和必拓和力拓手中,矿产开发后运输不出去;随着铁矿价格的暴跌,注定这笔投资最后血本无归。

  世界很大,中国企业优势明显,像中海油并购尼克森、联想拿下IBM笔记本,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三峡集团等在海外的开拓,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但也必须要看到,世界很复杂,中国企业不能光有胆大,更须谨慎小心!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势必有更多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希望他们走得更从容更稳健,被坑的次数,少些,再少些!(作者著有《谁坑了中国企业》一书)(刘洪)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