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变“死亡之海”为“希望之海”

  • 发布时间:2016-01-14 06:27:3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天上无飞鸟,地下无寸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因其神秘荒凉,没有淡水,没有植被,被称为“死亡之海”。然而,有一群人却在那里艰苦创业,甘受寂寞。他们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他们说,他们要为农民送去幸福肥料,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幸福工厂。

  他们在罗布泊建成全球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使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了造福三农的“希望之海”。

  死亡之海是如何成为希望之海的?罗钾人是怎样解开罗布泊幸福密码的?连日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了实地踏访。

  情系三农

  1月9日,记者从哈密市出发,驱车400多公里,历时5个多小时,一路颠簸,来到罗布泊腹地——罗中。途中,茫茫戈壁一眼望不到边,大地寸草不生,没有生命的迹象。远远望去,地平线成弧形,仿佛进入了“孤独星球”。

  然而,位于罗中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却是一派生机,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活动中心、职工食堂等错落有致。在职工食堂和活动中心,不时听到欢快的笑声。这里是谜一样的“死亡之海”吗?这是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长眠的地方吗?没错,这就是罗布泊。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王忠东指着地图告诉记者,“我们处在若羌县东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腹地”。

  “死亡之海”其实是个聚宝盆。受气候变迁等因素影响,罗布泊早已干涸,其周边为大片盐壳,蕴藏着丰富的钾资源。为开发罗布泊的“宝藏”,1999年,钾盐开发工作者挺进罗布泊,搭起帐篷、埋锅做饭。转年,他们建成了试验基地。2004年10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入主罗布泊钾盐公司。

  对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来说,2006年4月26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当日,120万吨钾肥基地项目奠基。“钾肥是农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肥料,但我国钾资源严重缺乏。这个项目投产前,我国70%的钾肥依赖进口,在价格上没有话语权。”现任总经理李守江说,“120万吨钾肥基地项目投产后,我国钾肥进口量降至50%,国际供应商也主动降低了价格”。

  在“死亡之海”,罗钾人仅用10年就建成了世界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助力。“情系三农,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是罗布泊钾盐公司弘扬的精神之一。”公司副总经理尹新斌说,罗中的盐壳路,含盐量越高越坑洼不平,车辆行驶在上面越颠簸。而发展的机遇、幸福的密码往往藏在这颠簸不平的道路中。

  艰苦创业

  在罗中,有几排低矮的“地窝子”,也就是半地下的简易房。当年,罗钾创业者就在这里工作、生活。“这里有我们最幸福的回忆。”2003年9月8日,公司员工李文鹏、黄丽丽在“地窝子”里举办了婚礼,这是罗布泊第一对新人。

  没有双人床怎么办?有同事想将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公司领导觉得不妥,就亲自设计图纸,焊接了一张铁床。婚礼当天,罗布泊迎来了久违的好天气,婚房窗子上贴着的大红喜字格外耀眼。“能住上地窝子就已经很幸福了,那时大家都住帐篷,夏天最高温度达50多摄氏度,酷热难耐。”黄丽丽说。

  自然条件无法改变,在罗布泊工作注定艰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吃苦、肯吃苦是罗钾人普遍具备的品质。

  15年前,在距离生产厂区50多公里的地方,公司打下了12口深井,成为当时惟一的水源,45岁的刘进海孤身一人负责驻守和维护。这个被称为红柳井的地方一边是沙海,一边是盐漠,夏天地表能烤熟鸡蛋,冬天寒风能把人吹倒。而且,除了每20天左右来给他送生活给养的人,他几乎见不到人。创业初期人手紧张,刘进海曾连续13个月没有迈出红柳井一步。

  在红柳井,刘进海立了一个“以工作为荣,以泵站为家”的牌子,将井口、设备擦拭得干干净净。去年10月退休的刘进海说:“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红柳井是罗钾的生命之源,我得把它伺候好了!”

  那时在罗中,水比油还贵。试验厂职工周德敏回忆说,只能轮休回家时洗澡、洗衣服,而当时,少则一个月、多则50天才能轮休一次。2003年“三八”妇女节那天,公司破例为5名女职工提供了一项福利:洗一次澡。“大家特别高兴,但用淡水洗澡很心疼,每人只快快洗了几分钟。”

  开发罗布泊初期,公司组建了试验基地,其实就是两座简易的板房。2002年4月,技术人员到野外分散作业、取样的时候,天空突然黯淡下来,漫天黄沙遮天蔽日,砂石被狂风卷起。看不清来时路,大家只好手拉手,凭感觉向驻地方向走,经过整整一夜的奔波,他们抵达驻地时却发现大风早已把板房吹得无影无踪。

  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重新开始搭建板房,添置设备,继续找寻黏土资源。2个月后,技术员们终于找到黏土时,个个胡子拉碴、满头长发。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罗布泊钾盐公司得到传承和发扬。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120万吨硫酸盐项目建成投产,一大批“80后”“90后”踏上罗布泊的土地。年轻员工仲良说,罗钾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挫败,反而越挫越勇,同事之间流淌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公司早已成为他们第二个家。

  协作攻坚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攻克科技难关的过程。李守江说,罗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原因就在于创新。未来罗钾发展的核心依然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罗布泊地下的卤水硫钾比严重失调,生产所必需的淡水资源短缺,开发难度极大。德国知名钾肥专家曾断言:“你们直接生产不出来硫酸钾,必须从外面买回来氯化钾才能生产。”

  如何开发出一套合适的工艺技术,成为罗钾人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他们“开门办厂”,到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招兵买马,组建团队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推算、论证、实验室试验,终于取得技术突破,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制取硫酸钾方案。

  此后,科研团队又接连开展技术攻关,掌握了开发罗布泊宝藏的“密码”,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20万吨钾肥项目上马后,需要很多大型机械设备。当时,从美国进口采盐船一艘要500万美元,且采矿量小,只能采收单一矿石,但罗布泊晒出来的矿,物料性质不一样,更难采收。为解决这个难题,罗钾公司和厂家、设计院合作攻关,自主研发了“钾盐镁矾矿两栖式采盐机船”,一艘只需2000万元人民币,可节省一半费用,还能采收高硬度矿石,采矿量增大一倍,大幅降低了采矿成本,填补了我国两栖式采盐机采输钾盐的空白。

  更可贵的是,虽然罗布泊钾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戈壁荒漠,但罗钾从设备、工艺入手,实施了最严苛的环保举措。副总经理雷光元表示,企业设计之初就融入了环保理念,努力把脱硫、脱硝的技术水平做到极致。

  “每次用心迎接美的曙光,每次克服困难得到成长,让我们带着希望,扬帆起航。”采访结束时,记者听到了这样的歌声。在罗布泊钾盐公司,几名年轻人组建了红柳叶乐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歌曲。乐队成员任向宁说,“寸草不生的罗布泊崛起了现代化的企业,崛起了团结向上的幸福工厂,这令我无比自豪,因为我奉献了自己的汗水,见证了奇迹的发生。这些都写在我们的歌里,歌声里有我们的幸福密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