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银行”有望盘活穷山村
- 发布时间:2016-01-12 05:29:38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省林业厅定点扶贫汶川县
聚焦
“我在揽游客,明天就回去哈!”这几个月以来,只要在成都接到阿坝州的电话,杜斌几乎开口就是这句话。除了省林业厅宣传中心音响制作部主任的职务,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第一书记。未来5年,他要在这里帮助8户贫困户脱贫。而脱贫的路径,就锁定在生态旅游和林业产业上。
去年8月,汶川县被确定为省林业厅的定点扶贫地区。围绕着生态扶贫的模式,省林业厅进行了探索尝试,如今5个月过去,这个森林覆盖率达48%的地震灾区县,正一步步尝试将高半山区的“绿色银行”一一兑现。
□本报记者 王成栋
A
困境:守着1.3万亩非国有公益林,却无法变现
坐落在汶川县城西侧的大寺村,海拔2200米,山多、地少、林多、民穷,是当地的特征。全村现有342人,土地超过1.6万亩。然而,扣除集体公益林、退耕还林形成的公益林以及果园,可耕地只有1229亩。
由于土壤贫瘠,村里人把有限的耕地拿去种植玉米和土豆等口粮,“一亩地玉米了不起也就产个七百多斤。”杜斌说,要想脱贫,只能做好“林文章”。
不只是杜斌,村民们也希望,在脱贫的道路上非国有公益林能够“出力”。所谓的非国有公益林,即集体或个人所有公益林,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不仅不能从事经营性采伐,而且没有补贴。
目前,村里的人均非国有林地占有量接近45亩,守着“富矿”却不能变现,这也让村民们有些意见:辛辛苦苦造的林,眼看着成材,却不能卖钱,“谁要是能把这些树子变了钱,村里头就富了。”
同时,在外人眼中,当地有着非常优越的发展旅游和特色种植业的“硬件”: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全年日照时长接近1700小时,风景优美,同时,由于地势的原因,当地也不缺水。此外,当地还拥有毗邻成都的地缘优势。“规划得好的话,脱贫没问题了。”然而,第一次来大寺村,杜斌的热情就被浇了盆冷水:虽然这里距县城只有16.5公里,但开车单边耗时就要一个多小时。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村里人说,借助退耕还林等机会,当地人自发种植过脆皮李、蓝莓,但由于不好运输,这些农产品也很不好卖。
B
出路:发展旅游和林下种养,有望破解致富难
改善交通,是首要任务。去年8月,省林业厅划拨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当地交通建设。此后的4个多月时间,杜斌和村民们一起肩扛手刨,硬是修好了外出通道——从村里到汶川县城的时间,缩短到了不足半小时。
路修了,村里的产业该如何发展?
为此,省林科院派出的技术员到大寺村。实地调查完之后,发现当地的土壤和气候较为适宜种植中药材。因此,专家们给出建议:依托1.3万亩公益林,借助毗邻成都等地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专合社等形式,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林下种植业——种植中药材。
村里仅有的1229亩耕地是村民的口粮来源,特色种植业要布局在哪里?
作为专家组成员,省林业厅产业处副处长秦茂建议:依据生态功能,把公益林区分为旅游区和种养区,在不砍树、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林下空间,既保证了生态功能区稳定,又解决了产业布局空间难题。按照这个建议,村里的公益林被分为景观林和林下种养区两个部分。
得到专家的指导之后,杜斌也给自己的工作设定了目标——到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不低于2万元,8户贫困户涉及到的23人全部脱贫。
种植品种和区域都选定了,但要想发展产业,还必须解决技术和劳动力的问题。贫困户余树花就是典型——由于丈夫早逝,自己身患残疾,家里的收入主要靠21岁的儿子张虎。几年前,余树花种了4亩李子。2014年,李子挂果了,收购价为3-4元/斤。正常情况下,初次挂果的李子,每亩产量约600斤,能卖2000多元。然而,由于对采收时节把握不准、施肥方式落后,成熟的李子开裂了。“收购商说这个卖相不好。”结果近千斤李子烂在果园里。去年,悲剧再次重演,“都不想搞了”。
这种现象,在贫困户中相当普遍。于是,杜斌决定,以种植大户为依托,组建中药材、李子种植等5个类别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产品采收、销售。而收益部分,合作社和农户按照2:8比例分成。针对缺技术的难题,省林科院决定,从2016年开始,分6个批次对全村的农户进行轮流培训。
在生态旅游方面,规划已经逐渐起步:长达7公里的林间观景大道已经悄然硬化,观景设施、游乐设施的规划已经初见雏形,花卉景观开始向沿线聚集。如今,不少村民已经把自家的房间进行改扩建,准备迎接各地来客,“准备搞李子采收等节庆活动,一个人在这里头能消费个两三百元,一年来一万人,全村脱贫就有望。”
新闻链接
到2020年“四大片区”人均林业收入达1700元
日前,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多为山区,森林等生态资源富集,“十三五”期间,如何唱好“林业戏”,是各地能否脱贫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认为,落实生态补贴、依靠核桃等木本油料、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将是生态扶贫的主要路径。
省林业厅计财处相关负责人此前也介绍,我省“四大片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富集区高度重合:海拔高、生态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差。在生态扶贫方面,“大寺村只是一个典型案例,相关的模式,我们还在探索。”
省林业厅统计显示,“四大片区”88个县中,分布着55个森林公园、24个湿地公园、98个自然保护区,总量超过全省的一半;现有森林面积1.91亿亩,自然湿地2237万亩,在全省的比重同样过半。
根据此前省林业厅的规划,依靠林业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四大片区”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要达到1700元,比2014年要高出600元。
为达成目标,我省将在未来五年内对“四大片区”实施资金倾斜,省林业厅预计,2016-2020年,片区内88个贫困县将累计获得林业建设资金170亿元以上,超过“十三五”全省林业建设资金总额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