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信仰在信心就在

  • 发布时间:2016-01-08 03:29:4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济蒋谈]

  信仰在

  信心就在

  蒋卫阳

  多年来一直为大起大落困扰的国内股市,近期又遭“黑天鹅”般的侵袭:继新年首个交易日A股向下连续触发熔断机制,尾盘提前收盘之后,1月7日开盘后,更是早早触发向下熔断、提前休市,全天成交时间不足15分钟,创下国内股市设立以来罕见纪录。

  这边厢股市黯然提前收盘,那边厢舆论场却像开了锅,各种议论纷至沓来,包括一些著名学者、专家在内,对熔断机制的施行形成了观点迥异的不同“阵营”:一类意见表示熔断机制与股市下跌无关;而另一类意见恰恰相反,认为都是熔断机制惹的祸。

  毫无疑问,各类建设性的意见碰撞,对股市交易制度的完善是有着极大促进作用的。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曾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没有统一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若以历史眼光看,一项制度的成功与否固然与其自身设计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但同时也与其所处的环境互为依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决定了制度的效用。国内股市交易制度设计的起点其实并不低,股市创立之初曾参考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先进的做法。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参观创办不久的上海证交所,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就连设立红马甲这一细节也是有所考量的,借鉴了美国纽交所保持传统交易场面的做法。按照现代通信技术,纽交所根本不必有现场交易员,但你现在从电视上仍看到那些交易员在忙着接电话、递单子。何故?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显示人气的直观作用。

  但起点不低的制度设计,并没有在后来国内股市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股市被定位成为国企脱困服务,更多着眼于融资,造成一些企业缺乏对投资者负责的正确认识,只热衷于把股市当“提款机”,由先前的“吃银行”变为“吃股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既不能忽视完善股市交易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不能放大交易制度对整个股市环境的影响。应该看到, 自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起,过去主要为国企脱困服务的股市定位有了根本的改变。“新国九条”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总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特别提出,要坚决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前不久通过的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因此,在国内股市定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大背景下,从根本上来说,决定国内股市繁荣的是经济基本面,而不是其他。

  从去年夏天的暴跌到眼下的连续向下熔断,国内股市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中国改革艰难的进程。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正像权威人士指出的那样,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这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

  包括许多国际知名经济界人士都认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明乎此,尽管对熔断机制的实施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我们有什么理由因此对国内股市发展失去信心?有什么理由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产生怀疑?

  写到这里,我想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站立潮头的著名企业家鲁冠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就当前经济形势讲过一段话:“我认为,人要有信仰,有信仰才会有信心。我的信仰就是相信共产党一定能够把中国的事情搞好。现在有人怀疑中国经济,我认为中国经济在调整,调整中一定有痛苦。关键是要寻找这个调整的规律。怎么调整?无论是腾笼换鸟还是凤凰涅槃,这两只‘鸟’最后的结局都是好的,都是浴火重生。我们要从经济规律上去理解、去把握现在的形势,现在就是阵痛期,阵痛期一过,曙光就会到来。”

  股市的发展变化难道能脱离这样的规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