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协会回顾2015年工作重点 “十大行业最满意工作”期待行业评选
- 发布时间:2016-01-06 20: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周琳)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回顾和盘点了2015年全年工作重点,推动公募基金完善业务规则、完善私募基金自律与服务、积极组织行业维稳救市、推动基金深度参与养老金管理体系等20项工作成为协会热点事项,协会也希望行业针对上述工作,投票评选出“十大行业最满意工作”,为中国基金业协会全方位打造现代行业协会,全面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基金业协会表示,本次“十大行业最满意工作”评选投票,不仅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激发自身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接受公众、行业和社会评价监督的长期工作安排和内在制度要求。欢迎行业关注中国基金业协会微信公众号(chinaamac)投票界面,积极参与投票评选工作。
2015年中国基金业协会工作重点如下:
1、多措并举,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效能
发布《私募投资基金托管与外包规范》,完成44家私募基金外包服务机构备案,鼓励行业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通过跟踪专业人士持股、事业部制、长期激励机制动态,形成《基金管理公司事业部制实施情况调研报告》,推动行业实施长期激励机制,破解行业人才流失困境。
2、大力创新,引导“互联网+”创新实践和融合发展
首次提出构建“互联网+资产管理机构”的IT构架,全面推广互联网金融技术变革、云服务和大数据理念,广泛交流互联网金融业务实践,分享人工智能的资产管理系统、互联网产品销售等重要经验。与清华大学五道口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合作编写《“互联网+”资产管理行业案例汇编》,发布《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引导行业以互联网金融为契机开展创新实践。
3、完善标准,推动公募基金完善业务规则
编发《基金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和《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商品定义文件(2015年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内控核查要点>的通知》。完善公募基金估值体系,发布固定收益品种、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沪港通、同业存单等4个基金清算、核算和估值标准,特别是在债券估值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基金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热情。为配合指数熔断机制的推出,保障公募基金平稳运作,发布《关于指数熔断机制实施后公募基金行业相关配套工作安排的通知》。
4、完善体系,大规模分层次多形式开展行业培训
首次发布《基金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大纲》,组织培训班32期,共计255学时,参加培训人数达9500人次,满意度达到92%。顺利推出远程培训系统,开通基金从业人员远程培训平台,近一个月内注册学员达2万多名,累计学习20余万学时,更大范围满足行业培训需求,持续提升行业专业水准,提高人才素质。
5、肃清乱象,依法开展行业自律检查和纪律处分
按照北京市整治非法集资行动总体部署,协会联合北京证监局开展非法私募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治理非法私募猖獗态势,提醒社会公众远离非法集资。在此期间,天津汉红以基金业协会侵犯其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协会积极应诉,最终法院依法判决驳回天津汉红诉讼请求,进一步明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行业公共管理职能。加强日常纪律监管,对9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加入黑名单、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措施,对涉嫌违法违规7家资管公司实施暂停备案的纪律处分,对2家资管公司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6、强化治理,全方位打造现代行业协会
完善顶层设计,应广大会员要求及时修订《协会章程》和《会员管理办法》,建立了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员管理制度。切实发挥理事会决策和监事会监督作用,2015年共组织召开3次理事会暨监事会会议,审议议案25件。新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资产管理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等5个专业委员会,扩充协会专业委员会数量达到17个。初步形成行业智库,在行业标准、课题研究、创新发展行业培训和自律规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形成“多元、共治”的现代行业协会治理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充实人员,今年新增员工74人,初步形成一支年轻、专业、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不断增强协会吸引力,会员数量已由年初的737家增加到2047家,协会资产管理规模由15.96万亿增加到36.4万亿。
7、打造品牌,为行业引入新鲜空气
打造私募行业高端交流品牌“私享汇”,全年举办12期活动,邀请知名机构围绕FOF投资、智能制造、创投服务实体经济等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同时,还举办2期“私享汇”特别活动,如私募基金走进新三板系列活动。创刊《声音》,全年编发39期,其中关于美国养老金、全球共同基金、两融新规对资管行业影响、REITs海外经验及国内展望等多个专题受到行业权威媒体和监管部门关注。组织11期深度视角“专家讲坛”、43期重点话题“晚间沙龙”、17期前沿热点专题研讨会,总计6500余人次参会,其中,关于人民币加入SDR、美联储加息等热点话题受到监管部门及行业高度关注。推动双边交流,举办12场双边推介会,为拟在德、法、英、卢森堡等地开展境外业务的机构对接当地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接待70家境外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来访,尤其为境内会员单位邀请主权投资基金、养老金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来华交流,包括阿布扎比金融局、加拿大养老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等,全面推介中国资管行业,提升境外行业对我国市场关注度及投资热情。
8、完善数据,提供多维度的基础公共品
每日编发《资产管理行业新闻摘报》,每周发布《国际动态简报》,每月公布《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每季度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排名》、《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排名》、《公募基金和证券公司主动管理业务等规模排名》,每年出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报告》。基本建立包括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定期报告为主的监测报告体系,以及根据备案监测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市场突发状况不定期撰写专项报告机制。上报《2015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备案监测报告》,相关数据成为市场各方了解资管行业最新状况的权威信息。建立包括备案、运行、风险在内的资管业务运行与风险监测体系,向监管部门报送《资管业务投资证券市场周报》、《资产管理业务月度分析报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监测报告》(季报)等定期报告,以及根据备案监测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市场突发状况不定期撰写《基金子公司风险监测报告》、《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分级产品情况报告》、《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产品参与股票市场场外配资行为的报告》、《关于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开展新三板业务情况的报告》等专项报告。
9、拓展空间,推动基金深度参与养老金管理体系
养老金是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视的机构投资者,是行业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协会通过积极与证监会、全国社保理事会联合开展基本养老金调研,举办生命周期基金培训,开展课题研究,与财政部、税总、人社等相关部委沟通、座谈和提交报告等方式,交流境外基金行业养老金管理经验,宣传基金行业投资管理能力,推动将基金纳入居民养老金管理的顶层制度设计。
10、建章立制,完善私募基金自律与服务
开通私募基金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017-8200,同时建设微信咨询平台,结合电邮、现场咨询等手段为行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制定《私募基金募集规范》、《契约型私募基金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办法》、《私募基金管理人内控指引》4个自律规范并公开征求意见,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自律准则和行为规范。根据行业发展和业务需要不断完善登记备案管理规则,完成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二期升级改造,启动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目前,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2.5万家,私募基金备案2.45万只,认缴规模5.16万亿,从业人员达到44.41万人。
11、统一规则,明确底线,推进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业务功能自律监管
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管理办法》(“三合一”),推进证券、基金、期货三类机构私募资管业务实行功能监管,消除监管差异。明确底线要求,出台并定期修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引导行业加强风险防控。率先实行“负面清单+事后备案”机制,提升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效率。简政放权,积极开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监测工作,目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存续资管产品4.4万只,存续规模约22.52万亿元。加强私募资管产品备案信息公示,建设QQ群、微信群、备案系统、不定期座谈会等多渠道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对行业的服务水平。
12、凝聚共识,召开行业年会、杭州和青岛等大型论坛
为了践行服务和促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协会先后成功举办广州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与创新高级研讨会、杭州财富管理论坛、2015年中国基金业协会年会、青岛 “财富管理与多层次养老体系”夏季论坛等,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搭建起信息共享、合作探讨和共谋发展的交流平台,聚集各方声音,共商持续健康发展大计,形成坚守行业本质、恪守行业底线的共识,号召行业必须尽到“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信托责任,恪守忠诚义务与专业义务,共同营造规范、诚信、创新的行业发展环境,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
13、主动协调,积极维护行业会员合法权益
向证监会上报《关于<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行业意见的简报》,及时反映行业呼声。同基金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银行业协会、证监会债券部多次沟通,推动解决货币经纪公司向基金管理公司收取服务费问题。及时摸底掌握行业涉及河北融投风险事件情况及相关诉求,提请监管部门关注,搭建行业与河北地方政府方面的交流平台,积极协调做好风险化解和维权工作。
14、引进“正能量”,建立行业信用约束和诚信体系
实施私募基金分类公示制度和私募机构失联(异常)公示制度。与百度合作推出私募地图,上线以来日均访问量约10万次。建立行业白名单、黑名单公示制度,为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百度加V服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与银河证券共同推出“私募汇APP”,通过移动终端发布私募登记备案信息,增强私募信息披露与诚信约束,强化社会公众监督。
15、及时预警,密切关注和及时警示行业风险
6月5日,针对创业板风险,发布《公募基金价值投资倡议书》,提示关注创业板风险,回归价值投资。6月16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在《中国证券报》发表署名文章《私募基金发展热潮中的冷思考》,指出在当前热火朝天的发展形势下,私募基金行业需要多一分“冷思考”,应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增进人民财富为己任,决不突破诚信道德“底线”,决不踩踏行规行约“黄线”,决不触碰法律“红线”,忠实履行信托责任,始终强化风险意识,不断追求专业精进,定能实现基业长青。
16、全面宣传,大力提升行业形象和公众影响力
打造协会微信公众号,有效塑造行业及协会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品牌新形象,用户数由年初1万人跃升到15.5万人。提升宣传力度,通过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频道分别播出2期公募基金简讯和2期“聚焦公募基金”专题报道。与央视合作制作8期“私募明星观大市”,制作9分钟私募基金公益宣传片。举行“最美公募基金人”评选活动,挖掘行业基层员工榜样。开展公募基金十佳Logo评选活动,吸引12万人次投票。组织策划青少年儿童财商教育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积极响应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发布《绿色责任倡议书》,与阿拉善生态基金会开展合作,捐款50万元,号召行业建设“基金生态林”。
17、认真反思,提出长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深入走访调研,厘清各类资管产品业务本质,向监管部门提交专题报告,针对分级产品风险和银行理财资金对资产管理业的冲击提出政策建议,针对私募产品风险提出分类监管建议。以股市异常波动为窗口,系统总结行业发展困境与问题,深入分析内外部原因,提出长期健康发展政策建议,先后形成《中国基金业协会股市异常波动反思与建议》、《公募和私募基金协调发展报告》等专题报告。根据交易所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存在的潜在风险情况,上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债券投资风险分析报告》。为防范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对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投资二级市场、非标资产、P2P平台等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进行压力测试,形成专项报告,提出政策建议。认真总结、反思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近三年来创新发展情况,编写《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评估报告》,并提出转型发展建议。
18、勇于担当,积极组织行业维稳救市
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协会凝聚行业力量,缓解市场断崖式下跌。6月以来,短短十个交易日内,沪指由近5200点震荡下跌至3800点以下,跌幅超过25%,两千余只股票跌停。中国基金业协会率先召集私募机构代表于6月30日发布“艳阳总在风雨后”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倡议书,展现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强大正能量。以“公募基金看大市”为主题,连续发布13家公募基金对市场的积极观点,引导市场预期。召开25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座谈会,号召94家基金公司高管及基金经理积极申购偏股型基金,与投资者同呼吸共命运。对资管产品投资二级市场的风险进行压力测试,编发《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证券市场情况周报》,为监管部门掌握市场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19、打造IT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会员能力
建立公募基金数据报送及分享系统,支持基金公司基本情况、产品、财务三大报表的定期报送,在行业机构和协会之间形成数据生产循环良性链条。全面升级协会登记备案系统,初步建立登记备案、信息披露、产品报告、舆情监测和投诉举报等全流程信息采集、分析、监测。完成基金业务外包服务备案系统开发,顺利完成44家机构备案。
20、周密筹备,顺利重启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自2015年7月承接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以来,为适应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已在全国范围内顺利举办4次考试,通过考试人数已达20余万。配套组织编写考试指定教材《证券投资基金》(上下册),84万余字,汇聚行业经验与智慧,打造“中国版的CFA教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