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 聚焦升级
- 发布时间:2016-01-01 04:45:1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2015年已经过去,2016年翻开了新的一页。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过去一年各行各业发生的深刻变革,也更有信心地展望新的一年徐徐展开的产业图景。新年,企业界的大咖们都在想什么?未来,这些龙头企业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请看报道——
制造业升级要追求用户导向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海尔要把串联流程变成并联流程,每个并联圈都对着一个用户群体,两个融合起来,就是“共创共赢的生态圈”
当前,制造业的传统模式发生了颠覆。比如,商业模式的颠覆:从分工式到分布式;制造模式的颠覆: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消费模式的颠覆:从产品经济到体验经济。这种趋势越来越清晰。
面对这种趋势,怎么办?海尔提出三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企业平台化颠覆了科层制,员工创客化颠覆了雇佣制,用户个性化则颠覆了产销分离制。海尔的目标是通过“三化”把海尔从传统企业改造成互联网企业。改造完成后,海尔中层管理就没有了,只有三类人:一类人叫做平台主。平台主不是领导,是看平台上有多少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成功、成长与否,能冒出多少新的跨界创业公司。平台主的作用就是提供最合适的土壤、水分、养料;一类人是小微企业主,也就是小型创业公司,看能不能自主找寻机会创业;最后一类人就是创客。企业就从原来制造产品的加速器,变成孵化创客的加速器。
制造业要转型升级,也要创建互联网模式。互联网企业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海尔通过建立并联生态圈和用户圈相融合的体系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企业内部原来是串联流程——先市场调研,调研完再研发,研发完再制造,制造完再销售。现在,海尔要把串联流程变成并联流程,把研发的、制造的、销售的变成一个团队。换句话说,面对市场,各个环节要共同创造,共同分担。并联之后和谁连起来?用户体验圈。每个并联圈都对着一个用户群体,两个融合起来,就是“共创共赢的生态圈”。
打个比方,传统企业每天就像在跑步机上跑,只知道产品要好,有经销商要,可以卖出好价钱。但是,不知道产品后面的用户是谁。甚至,可以说不仅不知道用户是谁,连顾客是谁都不知道,谁买的也不知道,更不用说用户参与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企业很难创造真正的需求。
展望2016年,制造业融入互联网的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业融入互联网的核心指标就是要做到用户导向,要从追求产品的数量变成用户资源。 (本报记者 刘 成整理)
以绿色发展推动能源革命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长 乔保平
“十三五”时期,电力发展方式将从规模扩张向系统优化、提质增效转变,整体思路要向绿色化、智能化和市场化转变。这是发展主线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球气候治理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电力工业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我国电力工业必须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重大转型升级。发展理念要从比规模、拼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型,发展方式要从高强度、快速扩张向总量控制、结构优化转型,体制机制要从行政化的传统模式向适应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机制转型,电力科技要从轻视环境影响向更加注重清洁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国电集团高度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形成了以风电为核心,水电、太阳能发电共同发展的新能源布局。2015年,国电把握能源大势,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健实施“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十三五”时期,电力发展方式将从规模扩张向系统优化、提质增效转变,整体思路要向绿色化、智能化和市场化转变。这是发展主线。
具体来说,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推动电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发展,构筑未来竞争的新动力新优势。加快突破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我们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和管理创新。核心是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们要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与国家能源布局的协调。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提高效率,减少排放,提升“绿色国电”品牌。我们还要坚持开放发展,开辟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新境界。
(本报记者 李予阳整理)
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将以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围绕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推进集团企业形态功能结构的转型和业务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关键的一年。
作为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我国建材行业的骨干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将以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围绕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推进集团企业形态功能结构的转型和业务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混合所有制试点方面,要按照混得适度、混得规范、混出效果的原则以及活力、效益、机制“三优先”的方针,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子企业将从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完善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员工持股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及建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机制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开展试点,力争做出一批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在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方面,要有序开展落实董事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等职权,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和市场化管理模式。
在转型方面,集团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转型工作:一是集团从产业集团向投资集团转型,为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做好制度性安排;二是子公司和业务平台向证券化转型。以拥有8至10家专业化的上市公司为目标,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比例、加快证券化进度;三是从偏重传统业务向大力发展“三新”业务转型。大力推进水泥、玻璃业务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产业;四是企业从本土世界500强向跨国公司世界500强转型。紧抓国际化机遇,积极推进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在升级方面,集团将着重做好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升级。围绕“绿色、循环、低碳”的企业发展理念,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推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各项工作进展,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跃升。创新“走出去”方式,致力于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
(本报记者 李予阳整理)
互联网将助力供给侧改革
阿里巴巴集团CEO 张 勇
互联网助力供给侧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供应链方式进行变革的过程。通过互联网,整个供需结构不再是树状结构,而是网状结构
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互联网结合商业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所有行业都在拥抱互联网,但当我们谈论全渠道用户管理、全渠道销售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在讨论互联网对消费侧的影响。
展望未来,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更深层次的爆发点是什么?其实是通过互联网获知消费需求变化,最终指导供给侧的升级。
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数据每天都在印证一个趋势:消费升级——消费者已经逐步进入了追求个性化、品质、体验和时尚的阶段。跨境电商在飞速发展。
比如,在法定节假日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消费者出国消费。实际上,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消费需求的变化。互联网把信息流通成本无限降低,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消费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的供给端还在按照原来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一定无法满足未来消费的需求。
同时,通过互联网以及在其基础上出现的大数据产业,企业获得消费信息的过程变得扁平而快速。企业可以随时看到消费者评论,从社交媒体上查找口碑,在社区里找到共同爱好者。这一切,都将转换为生产力,指导供给侧随之变化,提供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互联网+”,这才能给所有商业、制造业、生产企业带来完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和机会。
互联网助力供给侧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供应链方式进行变革的过程。通过互联网,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瞬间反映到生产供给端。整个供需结构不再是树状结构,而是网状结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迅速得到总结,让供应链的组织变得更加高效。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供给侧最终会出现全新的商品设计流程、商品生产流程。这样的流程改变最终会走向满足消费者更加个性化定制经济。
(本报记者 陈 静整理)
“新国货”助推消费升级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雷 军
希望小米能够推动整个中国“新国货运动”,帮助更多的创业公司,使优质的产品在各行各业里能够大量出现,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处在商品稀缺的阶段,所以只要商品能够做出来就会有人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我们从“商品稀缺”到了“商品过剩”,同时,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好产品。
基于这个想法,我们从做手机切入,用心设计产品,哪怕消费者没有留意,也要按最高标准去做,这也包含了我们对“新国货”的理解。在互联网时代,一个真正打动人心的产品,不需要太高的推广成本就能轻松地被消费者所接受,并在社交媒体上广泛地传播。反之亦然,想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产品要尽量减少瑕疵,因为只要有一个消费者发现,这些瑕疵同样会迅速地通过网络渠道扩散。
当手机业务取得一定进展后,我们又在想,怎么用“新国货”的理念,把这个模式放大?两年多前,我们开始做生态链投资。当时的目标是“五年时间,投资100家创业企业”。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投资了56家公司,同样以“新国货”的理念要求它们。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整个中国在制造和产品上往前走一大步。上世纪70年代索尼公司的崛起带动了整个日本工业。在80年代的时候,三星公司带动了韩国工业。希望小米能够推动整个中国“新国货运动”,帮助更多的创业公司,一方面使优质的产品在各行各业里能够大量出现;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效率,将这些产品做到足够便宜,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2016年,我认为智能硬件领域里仍存在非常多的机会,小米模式为这一领域的创业模型蹚开了一条路。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做出更多优质的产品,通过“新国货”,真正响应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
(本报记者 陈 静整理)
零售业加速进入O2O时代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 张近东
当互联网成为零售商的全面标配时,零售业的竞争也将回归本质,聚焦供应链、物流、服务等核心领域的比拼
2015年以来,尤其是国家出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之后,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成为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主流趋势。
从行业运行情况看,零售业发展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关口”挑战。但是,关口往往也意味着机遇。
过去,零售商渠道的扩张靠的是不断开店,但门店不可能无限开下去,成本效益总有极限。借助于互联网,零售商可以把线下的商品和服务搬到线上,建立覆盖用户全渠道的消费场景。
苏宁较早把握住了这一趋势,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出了一套“一体两翼三云四端”的O2O模式。苏宁还重构了线上的运营服务,打造了企业核心的金融云、数据云和物流云,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从2015年开始,苏宁全面驶入了互联网零售发展的快车道,并将自身互联网零售能力向更多的企业开放共享,为大中型企业快速触网、中小零售企业O2O升级提供助力。
互联网时代是体验经济的时代,用户的需求被进一步放大,不断优化和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成为零售商赢得消费者的关键。但是,传统店面无论从布展、出样,还是服务、体验等功能均跟不上消费者的需要。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嫁接、改造、优化线下的实体资源,苏宁创新性地推出了苏宁云店,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场景和购物体验。
当互联网成为零售商的全面标配时,电商将不复存在,互联网零售商将成主流,零售业的竞争也将回归本质,聚焦供应链、物流、服务等核心领域的比拼,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和高效便捷的购物体验。
展望2016年,“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将由浅入深,深入到各行业核心领域,而深度融合之后将发生质变,势必为我们带来更大惊喜。(本报记者 周 雷整理)
抓住“一带一路”的巨大商机
中国建筑总公司董事长 官 庆
企业之间可以结成战略联盟,带动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共同“走出去”,输出中国的产品、管理、技术和设计标准,在前端引领国际建筑业发展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构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国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的战略载体。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布局全球,开展国际化经营。对中国建筑而言,“一带一路”为公司勾勒出更加清晰的海外蓝图,是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指挥棒”。在机遇面前,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抢占先机。
展望2016年,公司将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基础设施业务和海外业务两大板块,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业务“走出去”,抓住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和重点工程,聚焦道路、口岸、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工程,增强中国建筑在海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区域政治风险高,法律建设不健全,汇率风险大,宗教、民族问题复杂,文化差异大,因此,必须要把风险控制放在最前面。这决定了“走出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短平快”工程,而是要有长远规划,并且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练好内功,稳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本着“抱团出海、合作共赢”的原则,企业之间可以结成战略联盟,带动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共同“走出去”,输出中国的产品、管理、技术和设计标准,在前端引领国际建筑业发展。同时,“走出去”的建筑行业企业也要结合不同国别的实际不断创新,赋予传统产业以崭新的理念,把新能源、新技术嫁接到传统产业,通过趋势引领,推动业务的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与“一带一路”务实同行,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必定有丰厚收获。“最具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建筑矢志不渝的目标和追求,面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中国建筑既要登高望远,更需脚踏实地。
(本报记者 亢 舒整理)
做内容价值的运营者
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王 斌
我们现在想做的,就是去开书店。我们要让中信图书更多地出现在目标人群的工作和生活轨迹上
目前,文化的大众消费市场正处于一个繁荣的起步阶段,文化体验类消费开始激增,这在影视娱乐等很多行业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而在出版业,很多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的大作并没有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出版市场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表明,传统出版业已经面临比较艰难的处境,出版效率相对低下、图书销售和送达读者的方式也有些落后,这些都要求我们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作为一家以内容为核心业务的国有文化企业,中信集团同样面临着传统出版业如何创新升级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如何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待世界,如何对接不同行业、为国民提供更好的知识等诸多宏大命题。为此,2015年,我们在出版领域的诸多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与传统出版相比,现在,我们从内容的形式到产生机制,尤其是内容的传播方式和最终的价值呈现,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数字化呈现,而是更加剧了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改变了传统出版中作者相对被动的局面。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有意愿写作的人聚拢起来,同时让出版社的编辑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和指引,甚至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培训,教他们如何写好一个故事。通过互联网双向互动,创作与出版价值可以进行有效对接。
纸质图书不可能消失,这是我们秉承的信念。但是如何更快速地提供服务和满足读者需要,我们一直在探索。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版国,我国图书出版的品种和数量都是巨大的,但效率却相对低下。传统出版在发行、销售、库存、退货的过程中链条过长,对读者需求不能及时反馈,造成很多“僵尸企业”和“僵尸书”,内容价值衰减到很低。
因此我们现在想做的,就是去开书店。目前我们已经有70多家机场书店落地,2016年还要再继续布局。我们要探索在写字楼开书店,让中信图书更多地出现在目标人群的工作和生活轨迹上。
下一步,我们还要推出“文化客厅”概念,让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除了吃饭、购物外,还能拥有一个更具亲民意味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对图书销售情况的垂直掌控,让书店对传统出版产生反哺效用。
(本报记者 李 丹整理)
高铁“走出去”需要深耕细作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宗言
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要“抱团出海”,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国际合作模式、管理方式,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装备和运营的整体出海
近年来,中国中铁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全面投入“一带一路”,主动调整国际化经营战略,充分发挥在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勘察设计、建造施工、电气化集成、工程装备等方面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综合优势,调动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国际大项目经营开发、区域化经营协调,让“中国中铁”品牌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可喜的是,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再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而是创新合作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抱团出海”,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共同“走出去”的大格局。中国中铁在加大“走出去”步伐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国际合作模式、管理方式,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装备和运营的整体出海,追求国际高铁建设的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高瞻远瞩的宏伟蓝图,更需要脚踏实地深耕细作。在海外,一些企业“水土不服”、折戟沉沙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应该说,其中的很多企业并不是核心技术不过关,而是在深耕细作上没有做足文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中国中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技术与装备的输出,更是坚持以文化的融合促进经济的融合,靠文化的魅力赢得市场。公司坚持“文化包容、文化覆盖、文化交流”的基本策略,因地制宜推进企业跨文化管理,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人民的交流与互动,争取最广泛的支持与尊重。凭借对市场的深耕细作、文化引领,中国中铁先后在斐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赢得广阔发展空间。目前,公司海外市场已扩大到92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
作为中国高铁建设的龙头企业,中国中铁致力于成为国际高铁合作的主力军。2016年,中国中铁将继续在有关部委、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带领下,发挥在中国高铁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把握国际高铁合作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相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利好的影响下,中国中铁海外业绩将会有新的增长,海外市场将更加广阔。
(本报记者 齐 慧整理)
机器人将重塑制造业模式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 曲道奎
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以及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全过程使新松成为“中国智造”的助推器
2015年,对于机器人行业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
在带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机器人产业被寄予厚望。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受益于相关政策扶持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机器人使用量持续实现稳定增长,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未来10年乃至15年,中国一直会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趋势,但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机器人竞争最激烈的战场。
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机遇要远远大于挑战。
2015年,新松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以及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共发布新一代人机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电商挑选机器人、物品运送机器人等十余款创新型产品,并迅速推广应用到市场。所有产品均保持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水平。新松的全线机器人产品,均已实现批量生产,稳步占领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同时,也逐步布局国际市场。新松拥有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在国际上同类企业中也是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洁净(真空)机器人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大量替代进口,让中国人在世界机器人产业领域站起来了。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新松以市值510余亿元人民币跻身国际同行业前三名。新松三分之二的产品在外资外企中使用,现在出口23个国家,完全改变了中国产品在低端应用,很难走出国门的局面。
新松现已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将产业战略提升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全过程。这种独特的产业模式促使新松成为“中国智造”的助推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的一年,也是“十三五”的元年。新松将充分发挥在机器人行业的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坚持创造全面转型发展的新业绩。
(本报记者 孙潜彤整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