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降低财务成本须促风险偏好回归

  • 发布时间:2015-12-30 07: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涛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已经确定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在金融部门创造利率正常化政策环境的同时,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全社会金融风险偏好,促使社会资金供求关系理性回归,减轻实体经济财务成本。

  当前,我国资金供给虽然比较充裕,但全社会金融风险偏好并未回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依然较高,投资型保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与实体经济回报明显不符;即使出现年中股票市场巨幅波动,当前民间资金、金融资产管理产品、部分金融机构运用高杠杆结构化融资参与资本市场炒作的热情依然不减,导致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不合理,风险回报“水涨船高”,倒逼资金运用提出高投资回报率要求,一定程度阻碍了企业财务成本的继续回落。2015年1至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例为23.3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侵蚀企业经营利润的情况较为明显。这些情况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全社会金融风险偏好,那么金融管理当局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努力,有可能会被资金来源高风险回报的要求抵消。

  风险偏好是资金定价模型的重要参数。通常而言,按照“利率覆盖风险”的定价原理,社会金融风险偏好越高,则社会资金价格也越贵。而强化风险约束,可以促进社会金融风险偏好合理回归,并推动社会融资成本回落。一是强化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意味着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的提升。在缺乏财务硬约束的市场环境下,利率市场自由竞争反而可能会推升社会融资成本,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即使允许利率自由浮动后,也要采取惩罚性政策措施来约束金融机构非正当利率定价行为。二是缩减融资工具交易链条。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中,融资工具交易链条过长,金融中介机构参与过多,一定程度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建立金融风险自负机制。当前我国金融工具刚性兑付潜规则掩盖了金融市场实际运行的风险,并一定程度助长了投资者逆向选择,导致社会金融风险偏好高位运行。在强化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金融风险透明度的前提下,应着力打破刚性兑付机制,建立“买者风险自负”制度,促使社会金融风险偏好理性回归。四是加强结构化融资工具风险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表明,以杠杆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化融资工具,是威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重大风险隐患,必须纳入风险监管范畴。

  综合来看,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降低金融风险偏好相辅相成。企业财务成本的有效降低,是以社会资金供求关系理性回归为前提的。如果社会金融风险偏好不变,那么金融管理当局加大社会资金供应的努力,将不会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沛动能,部分资金甚至有可能会转化为“钱生钱”的游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