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清水何时流进撂荒田?
- 发布时间:2015-12-29 09:12:3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海口12月29日电(记者王晖余、吴茂辉)茅草高过人头,灌木密密丛丛。如果不是村干部介绍,很难想象眼前这片80多亩的“荒地”曾经是水田。“上次见到这里种水稻大概是十年前了。”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兰洋村委会主任王风雨说,“没有水,哪里还能种水稻?”
王风雨边走边用脚拨开灌木,带着记者一路沿着田洋沟渠向上走,四五百米长的水渠几乎被泥土填满,上面还种了槟榔幼苗。水渠上端的灌溉水塘,堤坝早已断裂倒塌。这个水塘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多年前完全损坏后没有及时维修,再也起不到灌溉作用。“水田撂荒多,村里90%的农户都要买米吃。”王风雨说。
类似农田撂荒情况在儋州市并不少见。儋州市中和镇镇长李纪说,全镇总共1万多亩水田,撂荒的占到五分之一。
“沟渠年久失修被农民占用、农田撂荒的情况确实存在,尤其在儋州北部地区居多。”儋州市农业委员会建设与管理科科长张进才说。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今年儋州市用于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及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达到2亿元。为何仍会出现因为水利设施不完善而导致的农田撂荒现象?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主要原因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最后一公里”不畅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较大型水利设施的加固、维修、节水改造等,直接接入田间地头的农渠、毛渠主要由乡镇基层负责。”儋州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昌本说。
乡镇一方面受限于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种粮效益较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水利设施欠缺与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李昌本说,近年来,一些基层政府工作重心放在重点项目引进上,大兴水利设施建设的氛围不浓厚。
长期以来,地方投入民生的财政资金多偏重于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相对偏少。“尽管这几年逐步向农村倾斜,但力度还有待加强。”儋州市财政局副局长何齐贤说。
此外,水利设施建设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张进才说,儋州不少渡槽还是上世纪70年代兴建的,水利建设基本只是在原设施基础上加固、疏通、维修,滞后于新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求。
儋州是海南省的农业大市,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儋州至少要完成200亿元的水网工程建设,占全省总额的五分之一。
李昌本认为,这需要提高基层政府兴修水利的重视程度,继续加大基层资金投入,解决“最后一公里”畅通问题;也需要提高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建立江、河、库等水体的跨区互联网络,解决“最先一公里”的布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