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结构性改革 激活供给侧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2-23 16:46:5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评论
首席
□伊歌
供给与需求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一对概念,两者犹如硬币的两面,互为依存又对立统一,成为经济分析的基础性概念。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包含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总供给则指实际可供给市场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也就是会议所强调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需求侧管理,强调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熨平短期的经济波动,在实际操作上更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解决经济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在实际操作上更注重效率的提升、制度的变革和完善。
在新常态下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时移势移之后的顺势而为:
——经过数十年狂飙突进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原本过剩的劳动力正出现短缺(“刘易斯拐点”),土地、环境等资源约束也日益严峻,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步下移;依靠要素投入、外需驱动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式增长,依靠效率提升、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实现中高速增长为最优选择;
——在“金融海啸”后的宏观调控政策,将需求侧管理几乎发挥到极致,需求刺激使GDP增速自2009年一季度的6.5%,快速上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2.1%;但随后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收益递减,GDP增速一路震荡下行,直至今年第三季度的6.9%。与此同时,短期需求刺激的副作用日见显现,如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下降到70%左右,以及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地方债务压力加大、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等;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而非周期性波动,无法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侧管理政策去应对,只能以结构性改革去化解。更为关键的是,如今需求侧已经非常市场化,而供给侧却往往未能及时顺应需求侧作出调整。凡是能够顺应需求侧变化作出调整的行业,如电商、物流、医疗等都能保持可观的增长,如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的供给却无法与之对接,由此催生了“海淘”、“跨境直销”等创新商业模式。
结构性矛盾集中在供给侧,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所必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正是对症下药之举;重点推进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眼于激发供给侧的创新活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则是辨证施治之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产能过剩。过剩产业无法市场出清、“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在供给侧挤占大量生产要素和资源(尤其是信贷等金融资源),造成价格信号失真、价值规律失效,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扭曲,是供给侧创新不足、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必然触及国企、财税、金融和社保等体制改革;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就能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