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张敬伟:如何用“去库存”药方治愈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消化不良?

  • 发布时间:2015-12-23 07:1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敬伟

  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其中提到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同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

  房地产业为中央所关切,凸显其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当然也包括其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中央从房贷首付、公积金贷款、利率优惠、税费等方面开了不少政策口子,鼓励住房消费。这些利好举措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稳增长,而是为了调结构。房地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难题是,库存积累过多,消化库存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房地产业再回到前些年高开高走的黄金时代不太现实,它也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引擎。通过消化库存,使房地产业重新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已是当务之急。

  去库存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已增至6.86亿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上述数据还只包括竣工后、未售出的现房,并未将大量已建设未竣工或者还未开工的潜在库存计算在内。若再加上一些没有计入统计的小产权房,库存量还要严重。

  按照今年楼市走向,以及一、二、三、四线城市销售热冷不均的情况看,一线城市库存压力较轻,或基本无压力。但从每月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楼市数据看,50个城市(涵盖代表性的三、四线城市)消化周期最少也要11.4个月。房地产业消库存不解决,中央调结构的去产能、去杠杆就难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去存库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不难理解了。

  中央能够释放的政策性利好已经基本到位,对三、四线城市的提振效应并不明显,楼市热销地区依然是一线城市。中国楼市的分化已成常态,这更增加了三、四线城市消化库存的难度。甚至可以说,三、四线城市对于土地开发的超前消费,几乎成了难以破解的死循环。

  如何用好中央工作会议给出的消化库存药方,治愈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消化不良症,值得关注。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工购房,扩大楼市有效需求,的确可行。然而,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全破局,且人口流动有其自然规律,农民工入城的趋利性选择是发达地区和一、二线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消库存贡献不大。当然,这会继续推升一线城市的楼市量价齐升,也会增加一线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压力。

  所以,利用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消化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除了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还需政策性的导流——引导农民就地入户,消化本地区城市楼市库存。这也需要更周全的政策设计,而且不宜采取行政命令的强制方式,否则政策导流就有可能成为行政扰流。

  房地产商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确有潜力可挖。事实上,地产商对于市场风向的捕捉最为敏感,各类优惠性的营销策略也五花八门,但是要促其实实在在地降价销售,同样需要政策导航:一是政策面必须明确楼市由市场配置,促地产商放弃政策市的幻想;二是正视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开发成本进行科学估算,然后促其薄利多销;三是通过政府赎买的方式,将商品房转为保障房。但是,政策面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以权力之手干预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营销。

  积极的楼市消库存之策,还包括要提升住房消费水平。全面两孩时代已经来临,利用人口红利的增加提升刚需和改善住房需求才是正途。现在看似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周期,但假以时日,通过调结构的一揽子改革,库存总是可以消化掉的。

  从宝能系在资本市场举牌万科的事件来看,传统的房地产业已经受到新资本的挑战。传统地产商和房地产市场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思维,在资本因素倒逼和市场竞争下,主动适应市场节奏,去疴消积。这也是房地产市场消化库存的积极因素。政策面提供的消库存药方是原则性,市场则是动态调整的。因此房地产市场消库存的疗效如何,长远看将是积极辩证的过程。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