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通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 发布时间:2015-12-21 05:59:2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冬日的川南大地寒意逼人,顾世文心中却感觉暖暖的。这位自贡市荣县高山镇红观音村村民,自从去年成为村里的公路维护队员以来,一直尽职尽责做好公路的日常维护,不仅解决了周边120多户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椪柑等农产品也能卖个好价钱。顾世文说,以前由于没有维护经费,村里公路年久失修,对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影响很大。现在有了“公共运维资金”,公路维护就有了保障。
红观音村第一支书钟富怀介绍说,有了每年5万元的农村公共服务运维资金,村民急需解决的道路维修、沟渠维护、乡村治理、环境整治、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等均可在村内得到及时解决,实现了村务管理小事不出村。
红观音村的变化来自四川省实施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改革。作为全国首批5个试点省份之一,四川从2012年开始,针对农村公益设施日常管护薄弱、村组干部工作无“抓手”、公共服务短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载体贫乏等突出问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综合平台。
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村公路、小型水利、村级阵地、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相继完善。但由于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村级公益设施的正常管护、村庄环境整治、处置应急事项、公共娱乐活动开展等缺乏财力保障,造成基础设施不能正常维护,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我们赋予村级组织一定的财力,由村民通过民主议事方式,自行确定用于村内户外公益设施的管护和村内公共服务的开展,平均每村每年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3万元,市(州)、县财政补助2万元,由村民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监督、广大村民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四川省综改办协调办主任刘绣峰介绍说。
经过几年努力,到201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全省20件民生大事予以重点推进,全省投入财政补助资金20多亿元,实现了全省4.5万个行政村全覆盖。
在实际操作中,四川注重从顶层设计出发,着力探索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类、农业生产服务类、农村生活服务类、农村社会管理类等4个方面的项目开展运行维护,建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会议决策、村民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监督、广大村民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
此外,四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事前,项目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定;事中,村民理财和质量监督小组全程参与监督;事后,交由群众评议。通过事前群众议定、事中群众监督、事后群众评议,确保“村民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村民评”。
尽管每个村平均每年只有5万元的补助资金,但通过政策设计理念调整和管理方式变革,四川搭建起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综合平台,实现了“小改革大机制,小资金大舞台”的目标,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3年试点,四川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理的路子,补齐了‘重建设,轻维护’这块短板,打通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刘绣峰说,随着试点的全覆盖,下一步,四川将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补助标准、加大财政投入上,积极探索在执行程序上做减法,在资金补助上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