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用市场力量扩大非遗的传承空间

  • 发布时间:2015-12-21 00:34:15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范 昉

  清刀木雕被列入国家非遗目录,而宁波是主要传承地。12月14日,《宁波日报》刊登一组清刀木雕的照片,笔者印象深刻,感触也多。看了报道,方知所谓清刀,要求以刀代笔,刀刀见力,一刀既下,不容更改,不加打磨,不敷油彩,任由凿痕自然留存。这需要雕刻师兼备绘画、设计等技能,技术、艺术含量都很高。也正因此,看着这些形神兼备的清刀作品,我触摸到一种来自民间的文化力量。

  我总以为,真正的艺术来自生活,来自民间。劳动人民一双朴素的手,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他们循着劳动生活的自然法则,秉承祖传的手艺,创造的作品是自然而质朴的。就如清刀木雕,这种来自民间的非遗,是农耕时代的记忆,是乡愁的寄托,永远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记得《宁波日报》曾经报道,民间手工艺遭遇时代“烦恼”,手工造纸陷于销路困境,剪纸老人收不到徒弟。由于现代化的冲击,机器取代手工,市场前景堪忧,濒临传承困境。民间文化是弱势文化,是很容易被消解的,要让它们不至于在时代潮流中泯灭,需要有一些针对性的策略。

  应提升社会对非遗的价值认知。包括一些民间手工艺在内的农耕时代的非遗项目历史久远,传承未断,历史价值自不待言。冯骥才先生指出:“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总是注入了心中的想法、审美习惯以及一种生命感,而且绝不会重复。这是机器制品不具备的。”这就是它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手工———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它淳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它的价值应该远远高于冷峻的千篇一律的机器工艺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对它“另眼相看”。

  加大收藏和展示的力度。在参与撰写梁祝文化博物馆陈列说明词时,笔者曾写下:“在本馆陈列中,有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波骨木镶嵌、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泥金彩漆、越窑青瓷等,它们以非遗弘扬非遗(梁祝传说也被列入非遗),是传承中的一次非遗集聚。”这些非遗作品特别吸引参观者的眼球,社会应为这些非遗项目提供展示舞台。大的博物馆、美术馆,应收藏和展示一批非遗精品,众多的私人博物馆、美术馆,也需走出一条集创作、收藏、展示、经营于一体的路子。

  最重要的则是提升市场认可度。清刀木雕这样的非遗项目是一方水土培养的,离开本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应加强对其“诞生地”以及传承人的保护,让传承人拥有终生的使用权和传承权。清刀木雕之所以在同类非遗项目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他们以传承人、从艺者为主体,组建了一个公司,一头连着手工作坊,一头连着广阔的市场,在市场认可中提升了传承能力。仅在这家公司,清刀木雕今年的产值就超过2000万元,明年的订单也已落实。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拓展更多人的审美情趣与品位,使之崇尚原生态之美,从而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这样它的销路就有了保障,传承也就更有持续力。笔者认为,来自民间的文化力量是很强大的,一旦被“唤醒”,就能焕发出文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和持久热情,我们应善加利用,使之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作贡献。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