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的“联合办公” 能否盘活商业地产
- 发布时间:2015-12-18 03:33:01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赵翰露
在商业地产领域,“联合办公”概念开始走红。
所谓联合办公,就是企业以工位、小时等“零租”方式,租下办公场地。由于这种形式吸引的多是创业企业、小微企业,提供“联合办公”空间,除了必要的场地和办公桌椅外,还设有大量的公共交流空间,以及金融、法律、IT和设施等配套服务,某种程度上与时下热炒的“众创空间”叠合。一些最时髦的“联合办公”,立志要打造企业间的“生态圈”,通俗地说,就是规模做大以后,在其空间办公的企业,可以成为服务对象,形成产业链,激发出更多创造力。
目前,多家房地产企业已经或宣称要进入这一行业。最常见的就是与“联合办公”运营商合作,改造自己旗下商业地产——把传统的办公楼乃至商场、超市,按照“联合办公”模式重新装修。也有人选择与政府合作,部分三四线城市政府,将闲置楼宇提供给“联合办公”企业,价格极低,甚至无偿。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近期一组数据:上海的商业、办公楼库存已达1498万平方米,今年全年逐月上升,其中外郊环区域存量占四成。上海尚且如此,全国商办市场的存量之大难以想象。
不难理解,“联合办公”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有可能成为商业地产冲出窘境的一个突破点。已有的一些例子亦能印证,原本死气沉沉的业态改制为“联合办公”后,的确焕发活力,人气十足。
但是否真的能靠“联合办公”来解救商业地产库存?或者说,不断进入“联合办公”市场的开发商、运营商,是否能得偿所愿、盘活资产?这真的很难说。
看似只是改改装修、搭搭平台,其实“联合办公”运营,实打实地是门技术活。不止一家业内领先品牌的负责人表示,“联合办公”依赖互联网而生,本质上是通过强大的信息系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率——这样才能做到降低收费门槛、服务创业者。而且,“联合办公”唯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圈”“产业链”优势。“规模”得多大?几家领先品牌,把数字定在“50家门店”“10万个工位”,这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长远来看,“联合办公”会发展成为商业地产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如今,几家大公司、大品牌已在这个领域“卡位”,入门门槛已经抬高。对这些品牌来说,优先考虑的仍是一线城市中心位置的好物业。
远郊和小城市有没有机会?这些品牌均表示悲观。对新入行者来说,能否在短时间内拥有合格运营能力,快速实现扩张,就成为绕不过去的考验。那些试图盘活手中商业地产,并因“联合办公”走红而进入市场的企业,还须谨慎。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