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支招小麦如何安全越冬
- 发布时间:2015-12-16 08:33:19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亚玲
眼下,小麦正处于冬季休眠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来到河南省新乡市,针对今年小麦的种植情况进行一次冬季技术培训。有关专家就小麦冬季节水灌溉、优质小麦品种发展趋势、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控、优质小麦产业化及小麦冬春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
今年入冬以来,全国上下都赶上几场降雨和降雪,这给小麦生长带来了有力的生长条件,为此农民也节省了成本,小麦将安全度过一个冬季。但是来年开春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农民要做好哪些技术准备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孟兆江研究员介绍说:跟夏玉米相比,冬小麦生育期整体上处于缺水时期。新乡地区的小麦在全生育期间降水量均小于需水量,缺水比较严重,对灌溉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冬小麦灌溉是全市农业的核心问题。河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抓好节水灌溉是河南省小麦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意义特别重大。冬小麦灌溉的发展方向将逐步向灌溉的规模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因此应当增加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逐步完善灌溉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科学调控农田水分,大幅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今年新乡地区由于降水量比较大,麦田不用多灌水,只有保水量差的沙土地需要在小麦拔节前补浇一次水,其他土壤墒情好的地方在小麦成熟前可以不用灌溉。
多年来小麦品种结构不合理,商品粮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今年市场终于亮起“红灯”:普通小麦销售受阻,中强筋小麦销售不畅,价格走低。而一路“绿灯”走来的弱筋小麦难求,优质强筋小麦走上历史舞台充当起主角,特别是专用小麦在市场上格外抢眼,农民也看得十分清楚,优质小麦种植是大势所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胡琳研究员介绍说:“我国优质小麦存在五大问题:品种数目少,产量偏低,品质不稳定,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不规范。在现实中,优质小麦的种植具有丰产性与稳产性良好,适应性广泛的特点。比如郑麦7698,它的株型紧凑,耐密植,亩穗数可达45万株,穗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能达到48克。它已发展成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主导品种,今年在黄淮麦区推广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近年来,吸浆虫为害逐渐偏重,农民朋友应当提高警惕。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武予清研究员介绍说:气候变化导致害虫大规模漂移,对粮食生产造成重大影响,这种现象是不多见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粮食危机,我们必须引起重视,来年春季要多加防范。
据了解,新乡地区早春容易发生冻害,若遇到冻害应当针对情况具体应对。冻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当及早加强水肥管理,每亩追碳胺20~30公斤,跟随浇水。同时喷洒营养型液肥,促使受冻麦苗恢复生长和春蘖出生,争取较多的穗数,减少冻害对产量的影响。如果预判接近绝收,应当改种早春作物,以弥补损失。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新乡市农业局以及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签署协议,旨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原阳县、凤泉区、辉县市分别建设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的小麦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选用郑麦7698和新麦26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组装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秸秆还田整地、规范化播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实用节本增效环保生产技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