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低门槛致快速扩张农民受益如何长远

  • 发布时间:2015-12-15 07:33:4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邓卫哲文/图

  每年秋冬季节,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的手串等文玩产品交易市场就变得异常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手串经销商都会来此扫货,市场内人头攒动、议价声此起彼伏,放眼望去,不论商家还是顾客,人手至少一条手串。

  会文手串珠子主要为星月菩提,由一种名为红藤子的植物果实核加工而成,由于每粒果实去壳后会呈现出白底黑点的内核,宛如众星捧月,因而得名。目前,会文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星月菩提手串珠子集散地,主要销往北京、广州、西藏、义乌及日本、韩国等地,一串108颗的手串价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全国80%以上的星月菩提手串来自该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会文人就开始加工手串,但近两年才真正火起来。2013年初,随着文玩市场的走俏,国内外优质手串需求量大增,会文手串加工厂在短短两年内增加到近千家,年产值超10亿元。

  市场交易火爆,农民加入淘金潮

  一到会文镇中心,街道两旁全是卖各种手串的牌匾,小镇一半以上的商铺在做手串生意。去年10月,会文镇手串交易市场建成,改变了外地客商每天骑着租来的摩托车到厂里挨家收购的窘境。

  “别小看这营业面积仅有7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要知道,这里一天的成交额,就将近200万元。”会文镇手串交易市场总经理符策轩告诉记者,市场营业一年,已有近200家商户进驻,每天有近千名外地经销商来此淘货。

  从北京来的徐刚到会文收购手串有一年多了。他每天都会来市场收货,“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一样,一天一个价,必须每天都来”。对于销量,徐刚用“不可思议”来形容,每天拿货就要几万元,主要是走量,利润最少20%。

  文昌市会文镇上旗村村民林志远2013年花5000多元给妻子买了台手串加工机器,“刚开始加工的手串还要自己拿到镇上卖,没过多久,不少收购商就直接到家里来抢货,根本不愁卖,年收入十多万元,加工设备也增加到了4台。”

  据统计,会文镇人口3万出头,其中6000多人从事与手串加工销售相关的工作,手串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2014年全镇储蓄存款比上一年增加2.7亿元,人均增加9000多元。

  “受益最大的还是本地农民,普通工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一般在3000元左右,多的超过6000元。”文昌市会文镇镇长邢展介绍,上世纪80年代会文就开始手串加工,最多时有30多家厂,到2012年前仅剩2家,但是从2013年以后开始飞速发展,现有规模加工厂40多家,家庭作坊有近800家,月销售额近亿元。

  交易中心地位凸显,拉动配套服务产业

  会文手串为什么这么火?符策轩认为,一是因为海南的红藤子原料好,受市场认可;二是像会文镇这样集手串珠子加工分销一条龙的地方,全国只此一处。

  “除了料好,加工工艺也是优势之一。”从1989年开厂至今从事手串加工的林志宁称,星月菩提的加工总共有13道工序,即去壳、晒干、高温煮、打磨去皮、风干、烘干、筛选、打孔、车珠、打喇叭口、抛光、穿珠和包装等,很多加工机械都是经过几十年摸索自己制作出来的。

  随着手串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各地采购商涌入,也带动了当地餐饮、物流、旅馆、机械加工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会文镇每天有近500位外地客商来此采购手串产品,2014年全镇经济总量增长近50%。会文镇昌旺宾馆客房服务员王秀文笑着说,“现在入住的都是来会文收购手串的内地老板,秋冬旺季经常爆满。”

  在线下交易火热的同时,不少年轻人将营销重点放到了网上。大学毕业直接回家创业的文昌市会珠文山工艺厂网店主管王康力说,“每个月至少几十单快递,都是快递员上门收购,网上月营业额一般都有1万多元。”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顺丰、申通等5家物流企业纷纷入驻会文镇,每天发送快递3000多件。

  手串加工厂快速增长的同时,被带热的还有手串加工机械销售,从事手串加工机械生产的严洪明告诉记者,“会文虽然已遍地手串厂,但每月购置设备开办新厂的仍有七八十家。”

  产业发展急需规划,农民“入行”亟待引导

  “全镇近千家手串加工厂,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只有40多家,登记注册的仅有几十家,其余全部是家庭作坊,且绝大多数是2013年到2014年一年多时间里冒出来的,以前从未接触过手串。”会文镇镇长邢展坦言,投资几万元就能建起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低门槛和井喷式增长,让红火的手串产业存在一丝隐忧。

  “好的珠子取决于两点,一是原料,二是工艺。”林志宁告诉记者,珠子加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烘干,而许多小作坊常常省略这个环节,导致成品缩水,品质下降将对整个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而最让林志宁担心的则是,手串加工厂的疯狂扩张。“看着挣了不少钱,可钱没落下,又投到厂里扩大规模了,一旦市场遇冷,后果不堪想象。”

  海南会文珠冠工艺厂厂长梁岱说,仅仅一年多时间,厂子的生产规模就从4台增加到了上百台。“在会文镇,这两三年新办的手串加工厂,规模都是爆发式增长。热潮之下,急需冷静,目前熟练工人和原料短缺现象已显现,原料短缺尤为严重。”

  会文镇虽然加工手串珠子,但当地并不产原料红藤子,红藤子主要生长在五指山等海南中部市县的深山里。

  “以前原料16块钱一斤,现在涨到100多一斤,一些质量好的老料甚至按粒算。”梁岱说到,原料价格的暴涨,不断挤压加工企业的利润,部分原料收购商以次充好,又直接影响到手串的质量。

  林志宁发现,现在掺杂越南、老挝原料现象明显,不少人甚至冒险尝试买未熟的幼籽回来加工。

  由于红藤子价格暴涨,五指山市南圣镇什泉村这两年因为卖红藤子,不少村民家盖起了楼房。但让村民们头疼的是,红藤子目前仍无法人工栽培,只能靠天吃饭,采摘野果。

  什泉村村民陈日清说:“几年前就有人做过人工种植红藤果的试验,但无一人成功。种植红藤子7年才开花结果,且坐果率不到5%,时间成本太高,原料短缺很难避免。”

  会文镇镇长邢展坦言,原料靠天吃饭是会文手串产业长远发展的最大隐患,下一步将增加科研投入,加快人工栽培试验。同时,当地政府也在加紧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和手串加工生产标准,成立手串加工协会,引导大家合理控制生产规模,建立有序竞争机制。“只有树立起品牌,才能让会文手串产业健康发展,才能让小珠子越滚越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