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发生最严重艺术品失窃事件 文物被迫进仓库
- 发布时间:2015-12-06 09:0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三名蒙面歹徒蒙面而至,用枪指吓收银员和保安员,破坏了美术馆的安保系统,进而掠走了17幅陈列该馆的著名油画,随后开着保安的车辆逃逸……
这样的离谱情节并非电影桥段,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现实之中。11月19日,意大利发生国内美术馆史上最严重的艺术品盗窃事件,维罗纳市的卡斯特尔维奇奥美术馆被盗的17幅名家名作,据该馆馆长粗略估算,总价值约1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而纵观世界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发展史,被盗事件屡次发生,文物安全问题的真正解决迫在眉睫。
意被盗油画中有11幅是世界级名画
意大利的文化瑰宝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教堂以及私人住宅之中,几乎遍布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这为盗贼提供了足够多的偷窃目标。其中,卡斯特尔维奇奥美术馆是维罗纳也是意大利及欧洲艺术界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
据媒体报道,11月19日发生在该馆的偷盗事件中,失窃名画包括:贝利尼的《圣哲罗姆的苦修》、卡洛托的《年轻男子与儿童的肖像》、德约迪的《风景》和《海港》以及贝尼尼的《哲罗姆庞贝的肖像》。其中,有一幅丁托列托绘制的《所罗门王的审判》,他是公认的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美术馆馆长保拉·马里尼说:“这是一群职业盗贼,他们熟悉美术馆的布局,知道该去哪儿盗取油画。”市长弗拉维奥·托西说:“被盗油画中有11幅是世界级名画。”他指出,这次行窃显然是受人指使,因为劫匪将馆内陈列的有关曼特尼亚、鲁本斯和皮萨奈罗的油画——可以说是美术馆中所有最珍贵油画一扫而空。
据英国《艺术新闻》报道,意大利的艺术品盗窃案在2012至2013年下降了25%,尽管针对教堂的艺术品盗窃问题一直持续。而据权威媒体披露,专家称,卡斯特尔维奇奥美术馆世界名画被盗,是意大利美术馆史上最严重的艺术品盗窃案。
某些博物馆安全系数甚至比民居还低
卡斯特尔维奇奥美术馆名画被盗绝不是世界美术馆与博物馆系统失窃的孤案。就在今年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遭遇“惊天大盗”的洗劫。盗贼早晨6点前溜进,7分钟内即逃离现场,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15件珍贵展品失窃,其中包括“无价之宝”——圆明园核心文物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和金曼扎,这二者堪称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据了解,中国馆是枫丹白露宫安全措施最严密的馆,配备了警报系统和监控录像镜头。而窃贼在不到7分钟的时间可以偷走15件宝贝,作案手段匪夷所思。
需要指出的,这是法国美术馆与博物馆系统五年内发生的第二个失窃大案。2010年5月的一个深夜,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窗户被打碎,五幅价值连城的名画——毕加索作于1911年的《鸽子与豌豆》、马蒂斯作于1960年的《田园曲》、莫迪利亚尼的《持扇女子》、乔治·布拉克的《埃斯塔克旁的橄榄树》以及莱热的《静物与吊灯》消失在夜色之中。
据媒体报道,巴黎市政府称,失窃名画总价值约为1.24亿美元,但一些专家给出的估价却要高出一倍。这笔大案给艺术界造成了天价损失,但犯案的人却没使出什么“世纪手段”,仅仅只是打碎窗户、撬掉锁。而博物馆里的报警系统当时已坏了两个月,事故发生时,三名保安都在打瞌睡,安全系数连民居都比不上。
卢浮宫名画《蒙娜丽莎》也曾被轻易窃走
博物馆、美术馆失窃已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界普遍现象,顶级场馆、顶级藏品亦难逃黑手。2004年10月29日,大英博物馆15件中国文物失窃。大英博物馆新闻发言人三天后称,这15件文物可能是在当天傍晚大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时失窃的。大英博物馆创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大约700万件文物。被盗的15件中国文物以珠宝饰物居多,其中包括玉簪和耳环,均制作于公元700年至公元1400年间。
英国警方现场勘探之后,发现中国馆33号展柜的玻璃柜毫发未损、安全警报装置没有启动,展室也没有强行进入的痕迹,手法非常干净、娴熟。
而就在当年,在卢浮宫一场古董和珠宝展示会上,两颗共价值1150万欧元的钻石不翼而飞。再把时间推到110年前,卢浮宫名画《蒙娜丽莎》竟也曾被窃贼轻易窃走,所幸被追回。“嘿,我要去卢浮宫,你要我带点什么吗?”这是当年巴黎街头巷尾流行的一句笑谈,用来讽刺卢浮宫管理的混乱和不中用的安保系统。
2006年8月15日,俄罗斯联邦文化和大众传媒部对外宣布,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即冬宫)藏品的检查中,发现有221件艺术藏品下落不明,其中包括中世纪和19世纪的一些稀世珍品,如圣画像、首饰、银器。据初步估算,这些稀世藏品价值1亿3千万卢布,约折合500万美元,但鉴定专家称其市场价值可达1亿美元。最终,警方神速破案,但仍留疑点多多。
一位农民曾闯入故宫盗走九件宝物
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系统文物被盗案件亦持续发生,且总能成为舆论热点。
1992年9月18日凌晨,古城开封博物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文物偷盗大案,八个“明清宫廷用品”展柜中陈列的文物遭洗劫。失窃的69件文物中,国家一、二级文物59件,总价值超过亿元。这是共和国建立后发生的最大的馆藏文物盗宝案。最终,被盗文物悉数被追回,给文博界敲响了安保隐患的警钟。
2011年5月8日,一个身高不足1.6米、被马未都称为“土贼”的山东农民,闯入了“插翅难飞”的故宫,盗走了展馆内的9件宝物,一时间舆论哗然。在公众的想象中,北京故宫一直是国家最高级别文保单位,安保措施应是“滴水不漏”,也的确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和犬防”相结合的四道防线。然而,一个“土贼”石柏魁却冲破了这道让故宫引以为傲的防线。
根据国家文物局2008年的统计显示,全国重点博物馆的技防设备达标率仅有50%。而全国省市县各级超过2000家博物馆,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馆藏文物再度成为犯罪分子窥视的目标,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家文物局时任局长单霁翔在“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如是说。
迫于越来越大的安防压力,加上技术设备不达标,在许多国内的地方性博物馆里,很多重要文物就常年“躺”在了仓库里。著名作家吴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言,江西九江博物馆因安防条件不到位,很多国家一、二级文物只能放在地下室里,没法向大众开放,在潮湿的环境下,铜器会生锈、画会生霉。“很多地市级博物馆甚至不开放展出重要展品,如同仓库。”(记者 韩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