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外你和谁在一起
- 发布时间:2015-12-06 07:31:4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兴趣爱好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空间,而将它们传递给更多人,就不光是找到知己同好了,还能让越来越多人在闲暇时间收获快乐。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去帮助别人,让爱好的小圈子变成公益的大圈子
有人爱织补,有人好厨艺,有人想实现儿时当老师的梦想……在业余时间里,能够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种快乐,而用自己的兴趣来满足大家的需要,就是一种公益行为了。
现在,在需要全社会共同扶持的减灾、扶贫、支教、就医等扶危救困公益活动外,很多人自发开展了根植于自己兴趣爱好的公益活动,这些行为既形成了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更拓宽了周围人、更多人的生活空间。
讲解志愿者:
以我之口,讲述历史的光阴
来到博物馆,我们总能发现这么一群人,他们让博物馆走近大众,他们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他们生动地讲述着文物背后的故事。他们,就是讲解志愿者。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每一个到西安旅游的必到之处。这每天要接待数千游客,今年暑假,参观游客量长时间保持在每天1.2万人。大多数到这里参观过的人都对红色马甲有着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排队窗口维持秩序或为游客讲解馆藏文物,耐心解答游客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志愿者。
志愿者团队多数是大学生,他们的领头羊却是56岁的李循光。2012年时陕西历史博物馆启动了招募社招志愿者的工作,李循光一路过关斩将过面试、培训、考核入选,并被推举为社招志愿者理事会的理事长。
“我也比较喜欢文化、历史,就觉得有这个精力来做点贡献。到这来想把咱陕西的文化向外面再好好地推介一下。”几年下来,李循光成了陕历博的明星讲解,他的讲解并不照搬材料,总是因人而异,形式多样。一次农民工子女参观博物馆的活动,面对的全是中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李循光提前与学校联系,把学生和志愿者分成相应的若干组,每组志愿者有人专职讲解,有人专职服务,分工明确,边讲解边向学生们分发提前准备的糖果和小礼品,学生们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反响非常强烈。
“我们只能打出手语,相当于拼出‘鼎’字的音,然后告诉他们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但是说到礼器时,孩子们又挠头了,于是我只好把它解释成炖肉的大锅,是古代的王公贵族祭拜神和祖先的东西。多亏了这些志愿者热情、细心、详细的讲解,才让他们在知识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收获,在他们心中绘出了历史的图画。”提起去年带领100多名学生来陕历博参观,西安第二聋哑学校的武老师记忆犹新。那天,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蓝田人的头盖骨,都高兴地睁大眼睛看起来。博物馆的很多展品,都是学生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今天终于看到了立体的实物,既兴奋又好奇。博物馆的志愿者更是细心地准备了卡片来辅助讲解,在一旁的聋校老师帮助志愿者用手语翻译,给学生们讲解与文物相关的历史故事。
为了和孩子们有更好的交流,李循光提前组织志愿者学习简单的手语,好方便与孩子们更好地交流。李循光说,退休以后,他就主动报名做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志愿者。在这里除了能找到和他一样喜欢历史的“文化迷”外,志愿者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自己让游客们与历史文化“牵手”。
兴趣课老师:
以趣结缘,开拓众人的视野
把自己的兴趣做成公益,能够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别人的同类需求。
宁波市学生艺术团管弦乐团常任指挥戚缪笛在宁波古典音乐爱好者圈子里挺出名。这是因为他为了推广普及古典音乐,大多数业余时间都在做公益活动。
戚缪笛说:“我们团队是爱乐之友音乐交流中心,核心成员有7个人,职业有音乐专业教师、医生等,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聚起来举办古典音乐鉴赏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
这些欣赏古典音乐的活动通常在咖啡馆等场所举办,音响器材也常常是团员自掏腰包租赁。尽管,古典音乐欣赏活动能够坚持下来遇到了很多困难,不时也有朋友、企业家会赞助些钱,但戚缪笛一直坚持着,在他看来,能和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交流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能把古典音乐的美传递给更多人是一种责任。
从个人的爱好出发,产生的各种兴趣班活跃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擅长什么手艺、有什么特长或者对哪些知识感兴趣,总会有让你发光发热的地方。
杭州的浙江自然博物馆周日下午,“草根论坛”在这里开讲。昵称为“静静银河”的80后小伙和其他3位热心志愿者是这个公益活动的主讲人和组织者。他们以生物、地理、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出发,在工作之余开办科普类的互动论坛。
了解一点宇宙的真相,虽然不会因此多赚钱,却让人很开心。在这里因为兴趣而获得的知识,应该比填鸭式的知识来得印象深刻。静静银河表示:“我们在一起做活动的郭一凡对宇宙学、对古生物学有兴趣,但他说生活中根本没有人可以交流。这种倾诉的欲望,使每个普通人都希望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是在自己痴迷、熟悉的领域。只不过,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大家普遍压抑自己的爱好,这种欲望也一直被藏着。”
在论坛的讨论题目中,有“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奇妙的宇宙”“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趣主题;有如何从自然灾害中正确逃生,低碳生活该怎么过;有户外旅游的见闻与经验,如何正确饲养宠物……有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更有跨越亿万年、亿万光年的辽阔宇宙时空,这些,都可以变成他们的争论对象。
从戚缪笛到静静银河,他们把兴趣培养与公益事业结合起来,成了双赢的局面。正如静静银河所说:“做公益,不见得总是要牺牲自己、损己利人。如果能双赢,公益项目更容易持久。”
汉服爱好者:
以衣为媒,呼唤文化的复兴
在西安,有时会有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的俊俏郎君和你一起坐地铁到大明宫赏景看花。有时会有蜀红衫,双绣蝶、裙缕鹣鹣的俏丽佳人和你一起在繁华商圈逛街购物。在众多志愿者中,有一支特殊的文化志愿者,经常身穿汉服出现在街头,通过组织各种公益性的拜师礼、成人礼等文化活动展示传统文化。
近日,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景区举办了第三届中华礼乐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店的600多汉服爱好者齐聚一堂。礼乐大会上,开笔礼、拜师礼、成人礼、婚礼,贯穿人一生四礼的展示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秦汉时的曲裾、魏晋时的裤褶服、隋唐的圆领袍衫、齐胸襦裙、宋明的褙子、道袍、袄裙…….数百种宽大飘逸、灵动脱俗的汉服竞相登场,给萧瑟的冬日平添一份瑰丽的风景。
明艳开朗的陕西姑娘“衔蝉”是西安汉服社的一名推广汉文化的志愿者。2014年时,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汉服活动的帖子,联系过后得知自己没有汉服也可以参加很是高兴。
“汉服爱好者志愿推广并非新鲜事物。从提出复兴汉服概念,到复原汉服样式和形制,再到推广和宣传,经过10年多年时间,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西安汉服社的负责人“回忆”介绍,汉服爱好者多以“同袍”互称,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里的“同袍”指的是战友。既有互称战友,共襄此举的勉励,又暗示了此处的“袍”即汉服。
当时,衔蝉得知有同袍想在青龙寺遗址公园的樱花林中求婚,希望大家身穿汉服出席支持后,衔蝉立刻联系到了转帖的朋友,表示愿意参与。当天一早,衔蝉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就赶到了公园,怀着美梦成真的激动心情,第一次穿上了优雅端庄的汉制曲裾。
“当时我也没有感觉到尴尬,我身上穿的是正式形制的礼服,是对汉文化的准确体现。”衔蝉回忆。正是那一天,衔蝉认识到了西安市一群对汉服十分热衷的朋友们,也逐渐了解到了真正的汉服与影视剧中的古装不同,以及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身穿汉服之外还有哪些相对应的礼仪。出于对汉服和汉文化喜爱,学习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衔蝉最终选择到一家汉文化传播公司上班。
“人们走在街上看到我们,就会问你们是干什么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详尽讲解和广泛宣传。”谈起从事汉文化志愿推广的这些年,回忆经常身穿汉服走在大街上,带孩子去打疫苗。前几年,会有很多人把汉服误认为是其他民族的衣服。但近几年,很多人就算分不清朝代和形制,已经能知道志愿者们所穿的是汉服,不是和服或韩服了。
古代服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衔蝉说:“推广汉服不是复辟一种古衣,而是需要用它唤醒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汉服可以吸引人们去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学习意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