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重庆财政筑牢社保“共享”体系

  • 发布时间:2015-12-04 21:15:20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 “十二五”期间,重庆财政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尽公共财政民本之责,相继通过改革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好政策,让诸多民生难点、痛点“药到病除,标本兼治”,成为百姓“共享”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为让老百姓的社保“养命钱”用得更加透明,从2011年起,重庆财政在推进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率先在全国启动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并正式纳入政府预算体系。与此同时,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引入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大病、职工大额医保管理服务,有效控制了基金支出,确保了全市社保基金一直向良性发展。

  为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重庆财政全方位助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覆盖到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所有村卫生室,通过补贴,基本药物制度脱去了药物在流通过程中穿上的层层加价外衣,药价回归理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标,城乡居民如今能共享到10类41项免费服务,使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由“病后救治”向“病理预防”的前端延伸成为一种常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只用了4年时间,就使难度最大的28家公立医院改革从试点推进到全覆盖;通过实施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不仅更好地保障了参保人权益,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而且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为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重庆财政实施的社会救助、就业等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入人心。就业是民生之本,重庆建立了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建立就业与低保政策联动机制,促进低收入人群再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源,为鼓励大众创业,财政出资筹建市小微担保公司,实施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没有抵押的创业人员提供融资支持。扶持孵化园、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带动就业。社会救助既要“兜底”,也要“补短”。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重庆建立完善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弱势群体“补短”,建立了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及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等三项制度,残疾人生存发展权益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伴随着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一次次提标,重庆财政已经从“应急保障”转向“机制保障”,与社会改革发展的红利分配更加紧密。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每年10%的增幅连续5年提标,2015年月平均水平达到2450元,是2010年的1.7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月80元提高至95元;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2010年的每人年140元提高到2015年的46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015年的40元;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由2010年底的每人每月265元和133元提高到2014年的375元和220元。另外,重庆财政还进一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财政补贴标准,连续5年大幅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补助标准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