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了“红疙瘩”是纸尿裤的错?
- 发布时间:2015-12-04 09:12: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质量观察室
□ 本报记者 杨 蕾
纸尿裤是妈妈们的好帮手,但其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红屁股”现象却引起很多妈妈的担忧。“红屁股”是对宝宝使用纸尿裤后发生皮肤过敏现象的一种俗称。使用纸尿裤后,会出现有的宝宝皮肤发红、个别宝宝屁股上长疙瘩、极少数宝宝甚至有皮肤化脓的情况。发现孩子得了“红屁股”,妈妈们通常会将责任归咎于纸尿裤的质量问题。宝宝的“红屁股”是否真由纸尿裤质量造成?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中国质量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我国纸尿裤质量整体较好
据了解,我国目前执行的纸尿裤国家标准为《纸尿裤(片、垫)》(GB/T 28004-2011)。标准规定了婴儿及成人用纸尿裤、纸尿片、纸尿垫(护理垫)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标准已于2012年2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对纸尿裤等产品的渗透性能、pH值等技术指标提出了要求。”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卢宝荣介绍,“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其引用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是强制性标准。也就是说,标准对产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真菌菌落总数、致病性化脓菌等卫生方面的要求是强制性的。”卢宝荣说,目前国内的纸尿裤生产厂家基本都能按照该标准生产,有的企业在某些指标或测试方法方面还采用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卢宝荣甚至认为,我国对纸尿裤产品的监管比日本更严格:“在日本,纸尿裤产品被归入杂货管理,而我国是归入卫生用品进行管理。从标准的技术指标来看,我们的一些指标要求甚至高于日本。”
质检部门公布的纸尿裤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从侧面印证了卢宝荣的观点。今年3月,质检总局通报了纸尿裤(片、垫)产品质量国抽结果,涉及北京等9个省、直辖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纸尿裤(片、垫)产品。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纸尿裤(片、垫)》等标准的要求,对1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发现有3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回渗量、滑渗量项目,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
今年5月,上海市质监局对本市生产、销售和网店销售的纸尿裤(片、垫)产品质量也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抽查的20批次产品全部合格。另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山东青岛相关机构也对15个批次的婴幼儿纸尿裤样品进行过比较试验。测试样品中,除个别样品的个别指标表现不尽如人意以外,绝大多数样品的渗透性、渗漏性、回渗性等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都较好。
“零过敏”不可能
毫无疑问,抽查试验的数据是比较乐观的,但妈妈们的切身感受却对这些数字提出了质疑。
“宝宝大腿两侧长了一大片红红的小疙瘩,不知道是不是使用纸尿裤造成的?”“孩子屁股上的皮肤发红,而且有的地方化脓。纸尿裤质量问题严重!”不少妈妈提出了类似的疑问。
“孩子使用纸尿裤后出现‘红屁股’甚至过敏症状,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纸尿裤的质量不好。”卢宝荣坦言,不排除有的孩子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纸尿裤后出现不良反应,但造成孩子“红屁股”的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福建恒安集团研发部一位黄姓工程师介绍,引起过敏反应的因素很多,如产品材质、使用习惯、饮食习惯、个体差异等。“从我们对各大品牌纸尿裤过敏投诉的跟踪来看,所有品牌的纸尿裤,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使用者过敏的问题。但这些投诉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因为纸尿裤本身的原因导致的过敏,目前无从知晓。”这位工程师坦言,一旦发现孩子有过敏症状,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纸尿裤质量问题。“我们想进一步深入调查过敏原因时,家长们往往先入为主,不肯配合。”黄姓工程师告诉记者,纸尿裤的主要材料有无纺布、木浆、高分子吸收性材料等,选用植物性材料,尽量减少材料给皮肤带来的过敏刺激,这是品牌厂家一直努力在做的。虽然从事纸尿裤产品研发多年,但黄姓工程师言语中仍满是无奈:“纸尿裤的使用人群太广泛,个体差异太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无法完全避免过敏现象的发生。”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毒性时,必须进行相关的毒理学测试。具体到纸尿裤等排泄物卫生用品,则必须通过皮肤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也就是说,正规厂家生产的纸尿裤产品必须通过毒理学测试才能上市销售。
“毒理学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判断产品是否会引起人体过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卫生毒理研究室崔教授解释说,“过敏源成千上万,有的孩子甚至会对灰尘过敏,有的孩子过敏源可能一直都无法检测出来。所以,从毒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想实现纸尿裤的‘零过敏’根本不现实。”
北京市义方律师事务所主任方志远认为:“每个人的皮肤状况都不一样,但标准只有一个。如果纸尿裤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那产品就是质量合格的产品,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孩子的‘红屁股’、过敏反应等不能单纯断定是由纸尿裤质量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