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偷流量” 算不算偷?

  • 发布时间:2015-11-26 16:1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政策推出不足2个月,流量“偷跑”事件频出。有网络安全专家称,除了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用户不知情下流失。有数据显示,国人一年为此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据新华社)

  以前就时不时听到有人抱怨手机“偷”流量,自从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政策推出后,这样的吐槽就更多了,尤其是有人发现一投诉运营商就免单,这更加重了运营商的“嫌疑”,让大家以为偷流量的罪魁祸首是运营商。

  现在看来,运营商可能还真是背了黑锅,因为业内人士表示,通信运营商的通信计费和测量是一套非常庞大且严密的系统,为了偷流量去更改整个系统和设备,运营商没必要去花如此高昂的成本。

  但是要说流量不明不白丢掉全怪那些“流氓软件”恐怕也不对。比如说此前有用户提出要查询已经使用的流量时,运营商的答复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使用过的流量是不能查询的,只能查询剩余流量。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以往拿着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时候,觉得花费不对,本人就可以凭着身份证或者预留的密码查询通话时长、短信条数,为什么想查个流量偷跑的元凶就涉及隐私了?

  即便偷流量的事儿和运营商无关,如此回复却有了“人家偷驴他来拔橛儿”的嫌疑。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用过的流量和打过的电话一样,机主本人可以凭身份证查个一清二楚,那么流氓软件也就无处藏身了。

  再者,一些手机预装软件也令人头疼——明明用不到,却也卸不掉,有的还在偷跑流量,甚至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这说明,某些生产、销售手机的商家也存在店大欺客的情况,甚至成为小偷的“帮凶”。如果预装软件想卸载就可以轻松卸载干净,如果手机厂商预装一些流量监控软件、安全防护软件,那才真是把消费者当上帝。

  国人一年为偷跑流量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这样的数据非常惊人,更可怕的是,那些偷流量的软件还有可能泄露人们的个人隐私、盗取安全信息。试想,如果我的流量它想偷就偷,那么我的手机银行密码、手机支付宝密码、微信支付密码究竟是不是安全的呢?

  无利不起早,肯定不会有人闲着没事编个软件偷流量,那么偷流量究竟让谁获了利?

  有业内人员解释:除了技术缺陷,有些手机生产商和软件供应商通过控制后台,用技术手段提高广告点击率,甚至伪装用户数,将一个ID伪装成多个ID,用消费者的钱骗取投资人的钱,“以钱套钱”。 11月19日《广州日报》报道,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偷流量的访问行为市价为5元-20元/千次,所以一些流氓软件的制作者每天赚取至少33万元。

  显然,消费者流量被偷、话费激增损失的是真金白银,那些“沉默窃贼”偷到的也是真金白银。

  既然偷1000元以上就算是“数额较大”,构成了盗窃罪,那么利用手机软件偷流量每天获利数十万元怎能不算偷、不依法严惩呢?更何况,在手机里植入病毒、木马等行为,还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以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此,两高不妨出台司法解释,依法严惩相关的非法行为。

  流量看不见、摸不着,用户很难防范以及辨识流量被偷,所以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规定,要求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保护用户权益。比如,一旦用户手机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异常流量,运营商就应该发短信进行预警提醒;一旦用户投诉,开发商应该将流量使用的详单对其本人公开,以便用户搞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报评论员 庞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