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进口“双权”逐渐放开 民营炼厂面临哪些危与机?
- 发布时间:2015-11-24 15:46:5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刘雪)
面对国内实际需求及国际低油价时代到来的契机,今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积极推进石化产业和贸易体制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进口和加工原油,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截至目前,已有7家中小企业获得了进口原油使用权,其中6家获得了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专家表示,未来会有更多的原油加工企业获得进口权。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民营企业应修炼内功,谨慎应对;另一方面,企业间应通力合作,避免蜂拥而上,抬升价格。
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已经比较多元,中东、非洲、南美、俄罗斯成为主要石油进口地区。但在原油进口贸易主体方面,以前受管理体制影响,原油贸易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均掌握在少数国有石油企业手中。地方炼油企业的生产原料受到限制,原油获取渠道极为曲折。
这个问题在今年获得突破性进展。国际能源研究机构安迅思分析师陆晓旭介绍,截至11月17日,我国共有7家地方炼厂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累计获批额度为每年3474万吨;另有5家地方炼厂的原油进口额度进入到公示阶段,累计额度为1664.88万吨。这5家均为山东地炼,其中获批的进口原油额度最高的是山东天弘化学股份有限公司(439.68万吨),最低的是东营齐润化工有限公司(220万吨)。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在上海表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和消费国。2014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原油进口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原油需求可能达到6亿吨,进口量可能达到4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67%。因此,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拓宽原油进口渠道,向更多原油加工企业开放原油进口权,形成透明公开、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
在专家看来,随着“双权”逐渐放开,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地炼企业获得“通行证”。未来地方炼油企业不仅可以实现“吃得饱”,而且,受益于全球原油供过于求的现状,还可以“吃得好”,享受更多选择权和主动权。
振华石油控股公司总经理原军认为,中国原油进口“双权”逐渐放开对全球原油贸易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石油进口产品数量和结构将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地炼企业会进口原油而减少以前依赖的燃料油、沥青。另一方面,多元化油种的选择可能使原油市场资源和价格发生变化,适合地炼设备的原油品种可能随之走俏。比如,今年远东地区部分轻质低硫油种表现火爆。
此外,受地炼原油进口量不断放大,相关区域的仓储和管道等配套设施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从长远来看,越来越多的地炼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也为我国原油期货的推出创造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副总裁张留成认为,当前国际市场上供应客户群不断增加,选择权很大。获得原油进口双权的独立炼油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选择与自身生产装置特点相匹配的油种。在资金方面,也改变了国内原料先付款后拿货的模式,可以采用国际信用证支付,大幅节省企业的资金成本。另外,由于油源不再受限,民营炼厂的成品油销售亦增加了更多自主权。
不过,我国民营企业在迎来国际市场丰富的资源同时,也面对着国际石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带来的全新挑战。譬如汇率波动的风险、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等。针对大宗商品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特点,企业还需要提升金融运作的能力。
张留成则呼吁获得进口资质的炼油企业成立联合采购中心,避免抬高油价,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