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财税发展新路

  • 发布时间:2015-11-20 21:52:01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0年来,浙江财税部门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财税发展新路。

  深化认识:算好绿水青山的财税“账”

  算账是财税部门的看家本领,什么样的“算法”决定了什么样的财税结构。面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算大账还是算小账,考验的不仅是财税部门的价值取向和专业本领,更是胸怀和担当。10年的探索和实践,财税部门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认识,切实算好四本“账”。

  算好长远账。为护好绿水青山,一批对资源环境破坏较大的企业和产能被“壮士断腕”,短期内势必影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但风物长宜放眼量——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财税部门宁可少收眼前的“三五斗”,也要把绿水青山长远地保护好。

  算好全局账。绿水青山是一个跨越地理界限和行政区域的有机整体,对此,财税部门要树立全局观,算好全局账,处理好投入与产出、区域与整体的关系。只要有利于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有利于社会总福利水平的增加,就认准方向,大胆闯、大胆试。

  算好生态账。浙江山水相宜,处处体现出江南山水的韵味,处处是景,处处生辉。这些资源,如果保护得法、运用得当,培育出旅游、休闲、健康等新兴业态,转化为绿色经济,就成为了财政收入永续增长的不竭源泉。

  算好民生账。生态投入就是民生投入,保护绿水青山实际上就是在向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最普惠优质的公共产品,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10年实践: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账算清了,目标明确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行动。10年来,财税部门把美丽浙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坚持战略引领,守护好绿水青山。财税部门积极实施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治水、治气、治林,留住这方好山水。围绕“五水共治”,通过盘活存量、整合专项资金、压缩“三公”经费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省财政7年内安排600多亿元用于治水。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明确试点县可享受省对县财政体制一类一档财政政策,对其因保护生态功能而限制部分产业发展的机会成本从体制上给予补偿。围绕生态公益林保护,建立健全财政补偿标准调整机制,从制度上遏制林农“坐山吃山”的冲动。2015年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达30元/亩,为全国省级最高。

  坚持转型发展,发掘好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变成“摇钱树”“聚宝盆”?财税部门放远眼光、拉长链条,积极实施转型升级“组合拳”,努力让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建立与亩产效益相挂钩的财政奖惩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业创新型领域集聚;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产业基金,支持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和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产业和农业农村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灵活运用“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使绿水青山成为富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短期的生态保护可以靠资金、靠政策、靠投入,长期的生态保护必须靠制度。10年来,财税部门在制度供给上动脑筋、下功夫,不断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谁保护、谁受益”。财税部门探索建立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第一个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将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与水环境保护情况相挂钩。通过财税机制传导,将治污的外部收益和造污外部成本内部化,让权责利归位,扭转了“上游污染、下游防治”“上游发展、下游污染”的不合理现象。

  “谁使用、谁买单”。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均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累计实现各类排污权有偿使用14192笔,有偿使用费23.2亿元,排污权交易5428笔,交易额10.7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谁污染、谁交费”。浙江研究建立了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根据各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收取一定费用,内化污染成本,提高污染代价,遏制污染冲动。同时,积极探索以单位GDP能耗为基础的节能量交易制度和生态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市场发现价格,体现生态保护的价值。

  成效初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过10年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浙江财税人的基本遵循和自觉行动,生态红利和制度红利也不断显现。

  财政收入更扎实了。浙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财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绿色”基因不断增多,收入基础更加扎实。2015年前10个月,信息软件服务业税收增长35.9%,“不冒烟”的产业税收增势强劲,而传统“低、小、散”制造业的增速明显回落。

  区域发展更均衡了。浙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2.44降低为2014年的2.08。不同区域的人均财政支出比例也更加接近,基本公共服务继续保持较好的均衡水平。

  城乡居民钱包更鼓了。绿水青山所释放的“红包”,不仅富了产业,更鼓了城乡居民的钱包。201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39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73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名。

  10年风雨、10年探索、10年辉煌。我们已走出了一条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财税路径。这条路,蕴含着生态、经济、财税的良性互动,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浙江将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相信路上的风景将越来越美,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作者系浙江省财政厅厅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